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人才流失不能承受之痛
2003-02-11 13:54: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为了吸引人才,我省出台了很多措施,然而来者寥寥;每年我省高校都有大批学生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优秀生却走出了省外。

    痛人才从这里开始流失

    从1996年开始接手学生就业工作的哈工大学工处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弛说,这几年留在省内工作的该校本科毕业生只有10%,大多是本省生源。研究生和博士生留下的还不到10%,而且主要是留在学校。

    哈师大学工处副处长司红说,从这几年就业的情形看,留在省内的专科生居多,优秀的本科生出省就业的居多,此种状况令人忧虑。

    在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我省共毕业研究生1972人,出省420人,毕业博士生449人,出省41人。从数字上看,似乎留在省内的还不少,但是大多数都留在高校,有些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根本要不到人。有的硕士和博士虽然留下了,过了几年又离开了。同时还有一个现象令人忧虑,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留在了省内,但几年后成为行业能手或骨干,有了走的资本,便选择了离开。

    这些,让人们看到了我省人才流失的一个侧面。

    思他们为何选择离开

    竞争的社会鼓励人才流动,但是作为一个人才大省,当眼睁睁地看着更多的人才走出省外时,我们的忧虑无以言表。

    司红认为,人才之所以流失,主要原因是我省经济还不够发达,对人才的需求量有限,不能提供更多更高级的岗位,即便是有更多的优秀人才留下来,也不能提供相应的理想的岗位。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整体的感觉不如南方。

    此外,我省在人才消费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而这种浪费直接导致了人才流失。有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了留在省内,但是一些单位拉关系、走后门成风,真正有才学的人得不到重用,只能选择离开。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出省也下了很大决心。

    黑龙江省人才大市场鲍大文说,从调查看,目前我省人才供需比例为1:1.5,这说明我省人才是供不应求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我省流失的人才以高级人才为主,缺乏名牌企业和高水平的科研,我省优秀的人才难有用武之地。

    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大省,外埠用人单位对我省人才资源看好,仅2002年就有近五百家用人单位来哈招聘人才。除了地域、气候和待遇等方面的优势外,他们宽松的用人机制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我省一些高校每年都要吸收近百名教师,然而师资还是匮乏。原因何在?人才流失是罪魁祸首!

    盼梧桐树茂凤凰得栖

    一个人才培养大省,却不是人才消费大省,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遗憾。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焦方义教授说,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律,从欠发达的地方向发达的地方流动也是必然,这样才有利于资源配置。

    在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方面,我省都不占有优势,只有制定出更优惠、更实际的政策,用人观念更有前瞻性,才能给人才提供发挥空间。不论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还是环境留人,政府的宏观政策、企业的微观政策都要落到实处。从某种意义说,政策不到位比自然环境恶劣更严重。

    经济发展了,待遇上去了,人才觉得有了用武之地,人才也就留下了、吸引来了。省人事厅人才流动开发处于处长说,现在我省每年都能吸引来几十名高级人才,包括博士。此外,还有“人才回流”的现象发生,一些从我省走出去的人才纷纷回来创业。但总体来说,还是出去的人才比重大,尤其医类人才的流失更为严重。

    省十届人代会上,在省长宋法棠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数字:过去的五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时期;全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而且我省下决心搞好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企业产品创全国乃至世界名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我省将更加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筑人才市场体系,继续积极引进海外学子来我省创业,为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创造良好条件。这一切,势必为我省的人才打造良好空间。

    梧桐树茂,凤凰得栖。当我们赢得了主动,我们就会在人才竞争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中获胜。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