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哈尔滨市多个社区采访时发现,女性生育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不愿生育的女性比例明显提高。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消费先导城市中,15岁至59岁的女性居民中有近20%的人赞成“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的观点,那种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受到了冲击。
住在道里友谊社区的王明夫妇是一对恩爱夫妻,结婚9年却一直没添丁进口。他们说,是因为“太爱孩子了,要就要个生理心理都健康、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理想结晶。但现在生存竞争太激烈,孩子从上幼儿园、上学到工作,要承受的压力太大;还要面临生老病死这些人生关口,两人都不忍心孩子受罪,干脆不要”。而李先生和妻子不要孩子的理由是一直觉得孩子是“第三者”,有了孩子必然分散一部分感情和精力,对家庭和事业都会有影响。而且他们算出,按目前的一般消费水平,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最少要花费20万元人民币,而若保持二人世界就可以用这笔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
如今,“丁克家庭”群体不断扩充,其中,知识层次较高或工作流动较频繁的年轻夫妇选择不生育生活方式的比例较大。但是,在受传统生育观念浸染的文化中,选择“丁克”生活的当事者,还是会受到各种压力和阻力,有来自父辈乃至社会的,也有不易觉察的自身变化,于是,许多人一直在生与不生之间摇摆不定。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丁克家庭”的出现说明了当代都市人的生育观念,已经突破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婚育模式。 经纬办事处刘春梅副主任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认为,“丁克家庭”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行为使女性摆脱了被固化的天生的生育工具的传统角色,生儿育女不再是女人必经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