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2月21日电题:黑龙江13市地均出台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并逐步实施
人们常问:房改补贴何时落入腰包?住房紧张的城市困难人群则盼着早一天住上宽敞明亮的住房。
黑龙江省结束了住房实物分配已有5年的历史,但不可回避的是,房改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房改在前行
目前,黑龙江省13个市地、省直机关、电力系统,全部出台了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并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细则,而且陆续开始补贴。据统计,2002年发放住房补贴624.87万元。牡丹江、大庆、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已经开始实施。省建设厅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其他地市也将全面启动住房分配货币化。
令人欣喜的是,颇为困难的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也取得了进展。黑龙江日报报道说,全省13个市地全部出台了《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指导意见》,为企事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采取的形式、补贴标准、有无房职工的界定、住房补贴资金来源、解决职工住房的渠道及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各市地还通过政府出台政策,利用自用土地采取集资建房、定量补贴、提租补贴、合作建房等形式,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到目前为止,全省30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中,已有200多家企业实施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占大中型企业的7%%。
倍受关注的廉租房将给城市困难群体带来改善住房的新希望。一般情况下,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在住房没有达到当地最低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廉租房。目前,大庆、牡丹江市已建立廉租房制度。去年大庆拿出244万元,为85户居民解决了廉租房,并将600户居民列入廉租对象。牡丹江市也为30余户居民解决了廉租房。
房改有苦衷
据省建设厅房改办负责人介绍,实施房改货币补贴,要依据属地化原则。也就是说,居住在哪个城市的居民,就享受那个城市政府制定的房改政策。比如,省直单位职工必须依据哈尔滨市的房改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全省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实施方案,不尽相同。
房改是一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复杂的工作。房改最基本的工作是需要首先清楚掌握职工的住房情况,以此确定该怎样对职工进行补贴,补贴多少。现在的难题是无法掌握职工住房的真实情况。以省直机关为例。省直机关向所属厅局发放职工住房档案,希望藉此了解职工住房情况,作为下一步兑现住房补贴的依据。但现在的情况是,住房档案回收情况非常不好,只有10个厅局完成了这项摸底工作,其他厅局的情况全不知晓。
如果对这项最基础的工作不给予重视,房改根本无法进行。因为房改办只有根据这些基本情况,确定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按照省财政的收入情况,列入专项补贴资金。但现在连职工住房缺多少面积、补贴对象是谁都一无所知,房改自然也就进入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处境。
至于资金,住房补贴来源于3块,财政补贴、出售公房款和各单位自筹资金。现在的症结就在于原有的出售公房款已投入了住房的再建设,房补资金捉襟见肘。
房改欲上层楼
尽管困难重重,但谁也无法否认住房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了让这只“手”真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要有信心,更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这方面,牡丹江市带了个好头。
牡丹江市4年来累计发放住房补贴和补助2.3亿元,8821人受益于住房货币化改革,带动个人购房支出8.23亿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0.47平方米,带动GDP平均每年递增2.1个百分点。
请教“真经”,被告之:首先要精心设计、缜密谋划,确保货币化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示范性。牡丹江市直机关的货币化方案20次修改易稿,最后使其变得具体可行。
好的方案只是描绘出一个蓝图,要使其变为现实,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
狠抓目标管理。把各市、区的住房货币化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签订责任状。
狠抓培训,造就一批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明白人”。住房货币化对每个人包括房改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新课题,为此,需要培训先行,使工作人员真正成为房改的内行。
进行阳光操作,力求补贴发放公开、公平、公正。机关事业单位的补贴对象,必须通过配偶双方所在单位公示、房改办公示、日报公示后,才能确定补贴资格。企业单位必须经过单位公示后,补贴资格方能认定。阳光下的操作让广大群众心里服气,新旧住房分配体制自然实现了平稳过渡。
牡丹江市的经验具有其“地方特色”,但作为全国房改先进单位,它却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