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日电 昨天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被誉为“换心人之父”的我国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夏求明教授带领的哈医大二院心脏移植课题组,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的获得不仅代表我省心脏移植技术走出省门、面向全国,更代表着我国心脏移植技术日臻成熟。
2000年1月14日,我国年龄最大的“换心人”、时年58岁的杨孟勇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他的重生得益于哈医大二院课题组大胆修正了有关专家提出的55岁以上是心脏移植的“年龄雷区”的观点;随着“换心人”杨玉民幸福生活的延续,他每天都在打破由自己创造的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全国纪录”;我国最早开展心脏移植研究的哈医大二院,为此辛勤耕耘17个春秋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终于“浮出水面”。
夏求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于1986年开始着手心脏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1992年进入临床应用。自1992年至今,先后为10位患者进行了心脏移植,其中8人长期健康存活,最长已达10年零10个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他们大胆将容易导致吻合口狭窄的后壁内翻缝合改进为全外翻式吻合,保证管腔内壁的光滑,确保术后吻合口通畅,防止血栓形成。他们还深入研究了国内外心脏移植常用的标准法、全心脏移植法和双腔法等3种术式的优劣,发现后两种术式能保持供心心房解剖形态和术后心脏传导系统的完整性,明显改善右心功能,应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研究还证实,患者手术前若有肺动脉高压症状,术后易导致急性右心衰竭发生。对此,他们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术后防止早期排斥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方案和措施,使我国心脏移植技术开始步入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