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9日电有了手机“三包”,消费者的投诉是不是就少了?记者从省消协了解到,手机投诉名列黑龙江省2002年消费者投诉9大热点的榜首。质量差、维修难成为手机产品的投诉热点。
虽然手机“三包”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假货、水货的泛滥,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水货、组装机、翻新机充斥市场,劣质配件冒充原件随机出售。而手机的检测要花多长时间、修机要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能拿到新机,这些在“三包”中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些政策空白也就成了一些不良厂商钻空子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市场上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手机投诉主要包括:一是自动关机、主板故障、信号差、屏幕不显示、自动断电问题普遍;二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严重;三是手机售出后“三包”不落实,出现问题久拖不决,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检验设备落后,维修次数过多,更有甚者包修不包退,严重违背了手机的“三包”规定。
据悉,“三包”规定实施后,各大厂商售后网络建设可谓突飞猛进,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但是,维修服务不到位,导致问题手机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仍是很多用户苦不堪言的大问题。为了推卸和减弱维修的责任,一些商家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在消费者找来时能推就推,等过了保修期,就可以将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此外,手机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三包”规定中缺乏相应处罚条款,造成商家有恃无恐,以及缺少公平的法定鉴定机构等,都是目前市场上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包”规定明确指出,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就找经销商,“三包”的核心就是“谁经销谁负责”。如果经销商不履行“三包”,消费者应该通过正当手段,追究经销商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