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30日电《一26岁女子突然死亡》的连续报道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对原本十分健康的曹女士的意外死亡表示惋惜和痛心,一些热衷减肥或准备减肥的女士还打来电话询问,怎样才能安全减肥。但更多读者表达的是对哈尔滨市各式所谓的时尚美容名目的痛斥和质疑。
充满疑问的血的教训
在哈尔滨市国贸城经营服装的个体老板孙女士打来电话说:“现在都流行“骨感”,虽然周围的亲友都说我不算胖,可我还是不断尝试减肥。这几年也有过做吸脂减肥的想法,但我还是没下了决心。看了报道后真的很震惊,也有点后怕。这个死去的女孩和我是同龄人,也许不做吸脂术,她还会健康地活着。”
哈尔滨市一名女大学生说,26岁的曹女士突然死亡,令同龄人为之震惊。花一样的年龄,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葬送了,让人又无法不把她的死归咎于所谓的“时尚”。
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闫丽说,她一直都在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也曾盲目地靠减肥药来减肥,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想通过吸脂术来减肥。看了这篇报道马上把那些照着广告买的减肥药扔了。美固然重要,但健康地活着更重要。使人致死的美容让她感到恐怖。
医疗美容鱼龙混杂
曹女士吸脂术后突然死亡,让哈尔滨市的广大市民对给她实施手术的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风医德,乃至医院的相关事宜产生了质疑。
哈尔滨市汽车公司的李女士说,曹女士的事发生后,她每天就上网收集关于吸脂术的相关资料,根据网上的资料,她了解到两次吸脂手术时间间隔应为3个月以上。而曹女士手术前后只间隔13天,不足半个月,医生如果医术高明,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会很危险吗?
一名医生打来电话说,脂肪抽吸的一次安全量是2000ml以下,且1500ml以上者需住院治疗,而曹女士事件中,两次抽吸脂肪量都在2000ml以上,且当天出院,并未住院治疗。她的主治医生如果有责任感,就不会让曹女士独自离开。如果医生能及时让曹住院观察,即使出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悲剧也许不会发生。
哈尔滨市居民王女士认为曹女士的死亡事件中,她的主治医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先对这种手术可能出现的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欺瞒。做手术的前后,又对可能会发生的后果缺乏足够的可预见性。当患者生命面临生死抉择向她求救时,她不是帮忙挂通“120”,而是两手空空亲赴现场,延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机。用这样的医生做手术,这种结果不发生在曹女士身上,也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哈尔滨市某机关的刘先生认为,作为普通老百姓,曹女士并不能判定自己是否适合做吸脂手术。作为院方,既然引进了设备和技术,就应该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应当规定对实施这种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身体全面检查。确认患者身体情况适合时,才能施行手术,并且对患者做出必要的警示。而在这次事件中,院方与曹女士就实施手术所签订的术前协议显示的种种漏洞,足以表明医院对该科室的管理存在问题。中国自古就讲:“医者父母心”,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以此为戒,不要辜负就医者对你的信任。
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
目前,哈尔滨市涉及美容的名目从换肤、切眉、到灌肠等等,让人眼花缭乱。
在哈尔滨市市政府工作的李先生说,目前哈尔滨市医疗市场一片混乱,一些诸如物理隆胸、微波除皱、吸脂减肥、卵巢护理、阴道紧缩等医疗美容都堂而皇之地冠上健康、时尚的大名,当成了美容院和医院的招牌,加上虚假、夸大的宣传,让一些爱美人士趋之若鹜。
实际上,美容院和医院这样大张旗鼓地揽客,就是为了挣钱,装鼓自己腰包掏空你的钱,甚至要你的命也在所不惜。很多市民认为医疗美容行业亟待规范管理。
哈尔滨市一位从事医疗多年的老教授打来电话说,现在众多关于吸脂减肥的安全广告给相当一部分爱美女士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只要做广告了就是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根本不会想到这种经医疗行政部门层层审批的医疗广告还会掺假,哈尔滨市关于吸脂术的广告林林总总,到底谁真谁假,也许就连医疗专家也会看走眼。只要购进仪器,吸脂术就谁都敢做。医院只管打广告揽客,一旦出了事却往往溜之乎也。像吸脂术这样的虚假医疗广告该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