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4月1日电 今天上午11时,记者接通几天前获得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黑龙江省女作家迟子建的电话。
迟子建在叙述获悉得奖过程时说,几天以前,她刚刚从北京开完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回到黑龙江。当时中国作协有关负责人通知她获得了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该奖项对她作品的评语是:“具有诗的意蕴”。迟子建认为,这至少意味着对她的作品的艺术性的肯定。而小说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是她20年写作生涯一贯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不想虚伪地说,我无所谓。对于获得这个奖,我感到‘有所谓’。”迟子建说。
此次,迟子建选送的参评作品包括其近10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的英文译本,如《原野上的羊群》、《逝川》、《雾月牛栏》、《亲亲土豆》等。有评论家认为,她的小说以“兼备清新与神秘感的双重性”而蜚声文坛。
记者多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设立于1993年,由“乔伊斯基金会”主办。“乔伊斯基金会”是以创作了《都柏林人》、《尤利西斯》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名字命名的。后来,“乔伊斯基金会”的分部在澳大利亚设立了该文学奖。
近几年,“悬念句子文学奖”入评的作家及作品的范围一再扩大———由澳大利亚本土,扩大到乔伊斯故土爱尔兰。由于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非常多,3年前将中国作家纳入视野。该奖侧重奖励在文学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中青年作家,并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性、纯粹性与创新性。中国作家余华曾获“悬念句子文学奖”。
记者从中国作家协会有关负责人处获知,“悬念句子文学奖”对于中国作家参评的具体要求是:送选作品要求具备20页以上的英文数量,作品必须是翻译成英文之后的成品。在我国,作品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家,意味着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业内人士称,该奖项在中国不像诺贝尔文学奖那样引人瞩目,但在中国作家圈里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去年曾与迟子建一同出访加拿大的女作家徐小斌说,这个国际奖项是郑重的和有说服力的。这是中国作家走向世界舞台,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很好途径。
据悉,今年与迟子建同时参评的,还包括知名作家铁凝和刘恒的作品。此前,莫言等作家的作品亦曾参评。
迟子建谈及目前文坛创作状况时说,目前文坛作品五花八门,“素质”各异。其中有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流行性,符合某一种社会潮流,有的具有相当的政治功效和社会功能,有的则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比如,为影视写作。有时一部电视剧就带红一本书,或者一本书通过一个作品研讨会走红。而她以警戒眼光看待此类现象。
她说,目前国内有些作家摸清了某种国际模式,写书基本上以十三四万字为宜。她称自己比较“笨”。比如她创作的长篇巨制《满洲国》,长达80万字,连翻译出版都比较难。
迟子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有评论称,与迟子建同时成名的作家们目前创作“渐成颓势”。迟子建就此说,我觉得自己的写作一直是比较平稳的。我生活在边远的黑龙江省。我按照自己的样式写作,评论家们很少给我贴什么标签。我觉得一个作家不能成为旗帜———对创作而言,旗帜有时候就是坟墓。
“当然我的创作风格有所转变。一个人20多岁时写的东西比较忧伤,比较浪漫,甚至比较虚荣。这些我都有过。到了30多岁,有了家,对生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一些,但是我的转变都是静悄悄的。”
她也表示:“其实我的理想,并非一定要成为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作家。我只是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过多折腾,不搀和是非。结果去年家里突发变故。一个人的命运有既定性和不可知性,就像一个有了既定轨迹的行星。”
近一年来,生活发生变故的迟子建,作品仍不断见诸文学刊物。如《北京文学》新推出的《中篇小说月报》中,即选发了她的中篇新作《酒鬼的鱼鹰》。据最新消息,迟子建本月将推出新作,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2万字的《越过云层的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