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3日电 本报2日《兰西47万人半年买水喝》一文见报后,在兰西当地及省城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兰西县老百姓、政府职员及省环保局、省水利厅有关人士分别发表看法。
兰西镇居民韩华对记者说:“这篇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兰西老百姓目前遇到的实际困难,反映了我们的真实心声,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够加速解决兰西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黑龙江省水利厅农田水利管理总站李站长介绍:省政府申立国副省长曾于2001年和2002年两次到兰西县燎原乡等人畜饮水贫困地区实地考察,并现场责成省水利厅协助兰西县解决贫水和水质差的问题。今年春季,农田水利管理站已根据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统筹计划将100万元应急抗旱资金划拨到兰西县。李站长称掌握兰西县的缺水状况和目前正在开发第二水源的情况,他认为当地必须筹集到全部2600万元资金的80%%才适宜开工,他建议兰西县政府积极采取融资和引资的办法来解决经费缺口问题。他说全省类似的缺水城镇还有鸡东和桦南等地,但兰西的情况比较典型。
黑龙江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张女士说,文章见报当日上午,他们即责成绥化市环保局根据文中提到的呼兰河水受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如发现有不合理工业废水对河流的污染排放情况,将立即要求厂家停产整顿,同时应根据现有条件对污染源进行科学治理。张女士说:“呼兰河水确实是有污染,这与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据了解,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对呼兰河的排放比例为6:4。按规定,无论是生活废水还是工业废水的排放都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才能进入河流,但一个污水处理厂的造价高达上亿元,黑龙江的中小城镇政府和企业很难有那么多的资金对此予以支持。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提过建污水处理厂的建议,但因费用问题而迟迟得不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