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俄原油管道"方案敲定 有关方面:大庆拟用俄原油
2003-04-08 09:22: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大庆4月8日电 “中俄原油管道”方案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据悉,该管道终点为我省大庆市。日前,就此方案对大庆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

    中国最近20年的经济始终持续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石油的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5亿吨左右,石油进口数量则以每年上千万吨的速度增加,如今已经达到年进口7000万吨的水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俄罗斯在这项国际生意中有利可图。

    对大庆来说,这个项目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记者在黑龙江计委、大庆市计委、大庆石油管理局等单位了解到,大庆乃至全省都十分关心这件事情,但具体能够给大庆留多少油,还需要国家统一制定计划。

    大庆在我省有重要地位,每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很大一块来自大庆。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目前,大庆石油产量每年正以150-200万吨的速度萎缩,资源枯竭可以预见。

    1998年黑龙江省委七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黑龙江省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将石化产业列为“富民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首。而大庆地区是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的核心和龙头。该项目重点项目分一期、二期和推荐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大庆地区则占一半。

    今后5年,大庆计划上37个总投资150亿元的石化大项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原油,可以说,中俄石油管道的修建给了大庆难得的机会。

    大庆正在拟定向国家申请使用俄罗斯原油问题:一是国家在大庆建一套原油稳定装置,把原油中的石脑油组份和一部分液态烃分离出来,留给大庆。因为这两种成份本身对管道有腐蚀作用,而它们又解决了大庆发展“大化工”原料不足问题;二是给大庆一定份额的原油加工量,解决大庆原油加工能力闲置问题。

    大庆市委书记王志斌就中俄石油管道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俄罗斯政府内阁会议决定与中方合作兴建石油管道,对正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庆市人民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事情。

    大庆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过程中,自身也积累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一些特殊的矛盾和问题。目前,石油经济仍占全市经济的72.7%,地方财政收入的75%也来自石油经济,可以说大庆依然是油经济“一柱擎天”。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决定了大庆的特殊出路,就是要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就现阶段而言,替代产业的新优势还没有完全构筑起来,可持续发展仍然要依靠石油和石化:石油保持一定的产量,可以提供较长的缓冲时间,支撑发展替代产业;石化产业加紧改造扩建、存续企业谋求转制发展,可以为我们做大吃配延伸文章、推进多层次的项目合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引进俄罗斯原油经过大庆,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会更加有力地支持和保护替代产业的发展,增强大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俄原油管道”敲定的台前幕后

    “修与不修”不再是悬念

    3月14日,俄政府决定铺设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石油主管道,同时建设至中国大庆的分管道。至此,中俄石油管道途经大庆不再是“悬念”。此事一经传出,立即引起轰动。

    据了解,1994年11月,俄罗斯方面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率先提出修建一条管线,把俄罗斯石油输出到中、韩、日等国。这条管道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安加尔斯克经中国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

    中俄两国政府一年半前就共同建设安加尔斯克 大庆石油管道达成协议,俄方主要由实力很强的尤克斯石油公司筹备这一项目(即大庆方案)。去年底,俄石油运输公司又提出了铺设从安加尔斯克至俄远东港口城市纳霍德卡的管道方案(即纳霍德卡方案)。

    几个月来,俄各大石油公司及专家们就这两种方案展开了激烈争论。鉴于两家争执不下,俄能源部不久前建议政府采取两条管道结合起来的折衷方案,即建设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主管道,再从外贝加尔湖铺设至大庆的分管道。

    今年3月13日,俄政府举行会议,讨论建设从安加尔斯克向亚太地区出口石油的上述三种管道方案,但未能作出决定。14日则宣布,俄政府采取了折衷方案。

    至此,铺设管线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俄罗斯计划从2010年起,通过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主管道每年向日本、韩国等国输送5000万吨石油,通过至大庆的分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3000万吨石油。其中,到大庆的石油管道优先开工。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克斯石油公司将投资1.5亿美元建造俄罗斯段长达1600公里的管道,中方将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中国境内的800公里的石油管道。

    九年坎坷一朝通

    从1994年开始,在整个项目的运作中,中国方面一直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曾经三次远赴俄罗斯与俄谈判的任传俊认为,这种方案符合中石油的利益预期。这项工程投产后,将直接改变我国石油进口56%%来自中东地区的现状。到2010年,20%%至30%%的石油进口将来自俄罗斯,直接改善我国石油安全的现状。另外,我国东北地区的原油加工能力很强,而目前的油田储量只能满足炼油厂的70%%,来自俄罗斯的原油也将直接缓解东北地区用油的“燃眉之急”。

    但是俄罗斯方面却存在多种变数。俄罗斯方面对于两种方案一直僵持不下,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一直处在争论当中。俄罗斯尤克斯石油公司认为,如果把输油管道单方面修到中国,在中俄的25年稳定供油期满结束后,将有可能受到中国进口的某种限制。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则认为这个方案意味着付出一笔巨大的管输建设费。

    另外,俄方部分人考虑把石油卖到韩国或日本,可能要比卖给中方得到更多的利润。

    中俄方案有自己的优势,方案全部完工后的输油量为每年3000万吨,而远东方案的设计输油量为每年5000万吨。就目前俄罗斯石油专家对东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储备的预测,保证中俄石油管道连续输油20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无法保证每年输油5000万吨的远东方案。

    中俄方案还有一大优势,经此管道运输的石油将全部由中石油采购,中国方面准备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连续20年采购俄罗斯石油的承诺。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在提出远东方案时,声称通过这条管线出口石油的主要对象是日本、韩国,甚至还有美国,但这些国家中还没有一个明确表示要从俄罗斯远东港口大量进口石油。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