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牡丹江4月9日电以住绥芬河、东宁两个口岸每年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木材,基本销往我国南方地区,后经南方企业精加工后又回销北方地区,虽然外贸进出口数字年年增长,但对地方经济拉动不大,针对这一状况牡丹江市日前提出既做通道又做基地,打造出自已“伊春光明”的策略,出台了《关于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若士意见》,着力把沿边开放培育为牡丹江市第一经济亮点。
目前,牡丹江市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达21。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8.5%,居各地市之首;对俄贸易实现19。5亿美元,占全省对俄贸易的83。7%。但在发展的同时,市区、内陆县(市)与口岸县(市)经济关联度不高,尤其是对俄经贸合作项目少、规模小、领域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特别是对俄罗斯市场研究重视不够,生产加工与国际市场脱节,地产品出口品种少、规模小外向型经济比重低。为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口岸优势,通道优势,进一步打造对俄经贸合作优势,牡丹江市提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中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目标,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功方向,以扩大对俄经贸合作为突破口,举全市之力发展大加工培育大物流,建设大通道、搞好大服务。主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逐步建成东北经济圈中的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中心、中俄商品集散中心,全国进军俄罗斯市场的绿色通道和服务平台。
围绕实现沿边开放战略升级目标,牡丹江市已筛选确定了66个重点推进项目,并启动了“4421”工程。4421工程,也就是建立四个区:牡丹江对俄贸易加工区、牡丹江进口木材加工区、绥波互市贸易区、东波互市贸易区,四个集散中心:黑龙江省中俄果菜集散中心、黑龙江中俄木材集散中心、中俄建筑装饰材料集散中心、中俄商品集散中心,建立两条对俄农副产品出口产业带:沿210、301、国道两侧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对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公司加农户、市场连基地、产供销一体化的外向型农副产品产业链;畅通一条对俄经贸大通道:牡丹江至绥芬河(东宁)至乌苏里期克到海参崴(纳霍德卡)国际经贸大通道。
牡丹江市《关于深入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若干意见》还提出建立健全项目库,围绕对俄贸易加工区、互市贸易区、商品集散中心和通道建设等沿边开放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库,筛选出一批对外商有吸引力的优质项目,通过各种渠道纳入省和国家的招商项目库和各国投资商的视野。同时积极创建会展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构造全方位服务体系,营造全方位开放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