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14日电近日,在哈尔滨市动力区通乡街,常有一辆挂着“综合执法”牌子的墨绿色微型货车沿街游弋,寻找“猎物”。一旦发现有民工模样的人出现,便上前拦住,以办理“劳务证”为名收取“劳务费”,若有不从,轻则遭到这伙人的谩骂殴打,重则被强行带走。如此野蛮收费行为,令外来打工者敢怒而不敢言。
内蒙古乌兰浩特来哈打工的李双龙向记者哭诉了他的遭遇。“我是2002年10月来到哈尔滨的,经老乡介绍,在动力区通乡街哈慈集团附近这个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内揽活儿。劳务市场的工作人员来收费,我都按时交钱。今年2月,由于很多天没有揽到活儿,我连每日三餐都成了问题,实在无力交纳每月40元的‘劳务费’。2月12日,我正在街上揽活儿时,被劳务市场工作人员发现,他们上来将我抓住。虽然我苦苦哀求,并且表示立刻筹钱交费,他们还是将我扭送到通乡派出所。由于我的身份证丢了,派出所的人当天就将我送到哈尔滨市收容遣送站。”
“太可怕了!”谈到在遣送站的经历,李双龙仍旧是心有余悸。他回忆道:“我刚刚进入遣送站羁押室的时候,便被室内一哄而上的羁押人员打倒,他们一边打我,还一边威胁我不许叫,否则就打死我。随后,嘴里被人塞上了一块破布,雨点般的拳头将我打得晕头转向。在关押了12天后,我被送到了位于黄山附近的遣送站农场劳动。白天刨牛粪,晚上搓苞米粒。整整关了27天才被放出来。”
4月5日早7时许,记者来到动力区劳务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劳务市场的收费人员驾驶着黑AB8616墨绿色微型货车出没于通乡街、孙家站、邓家屯、巴安里街、红星村等外来人口较集中的地区。
车上的几名收费人员均着便装,沿街见有陌生的民工,便下车盘问收费。仅一个小时左右,就有7名民工被他们强行收取了“劳务费”,办理了“劳务市场务工证”。这些人收钱后只给务工证,却不给收据。在打工者拿到的务工证上,盖有“哈尔滨市动力区劳务市场通乡管理服务站”的公章及印有“哈尔滨市动力区劳动局监制”的字样。记者发现,“收费人员”在收取了劳务费之后,并没有要求这些人进入市场,这些民工仍旧沿街揽活。
据劳务市场附近的居民讲,凡是在这里经过的人,无论是磨菜刀的、收废品的还是捡破烂的,劳务市场的收费人员概不放过。更有甚者,一些衣裳穿着破旧的行人,也常常被他们抓入劳务市场内进行“调查”。
在哈市收容遣送站,记者看到了李双龙被羁押时的收容审查遣送登记表。在初审记录一栏中写着“该人自述来哈务工,无任何手续,被通乡派出所收容。”
据动力区通乡派出所负责处理此事的民警延宏伟讲,他当时对李双龙进行检查,发现他无身份证及相关证明材料,系“三无”人员,根据《黑龙江省外来人口管理条例》依法对其收容。一段时间以来,被通乡派出所收容遣送的“三无”人员约10余人,其中有半数是根据劳务市场提供的信息实施收容遣送的。
4月8日,记者拨通了动力区劳务市场负责人商站长的电话。商站长向记者介绍说,这个劳务市场隶属于动力区劳动局劳动监察科,负责对外地来哈打工的民工进行规范管理。记者问其40元的“劳务费”是根据什么收取的,又经过哪个部门批准时,商站长解释道:“他们所收的40元‘劳务费’是退路进厅费,其中包括冬天取暖费、场所费、饮水费、服务费等,是根据动力区政府2000年25号文件中的相关规定收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