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14日电经过20余年的建设,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省“三北”工程累计造林面积达16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4.3%提高到12.48%。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全面建设好区域性防护林体系,黑龙江省制定了一系列造林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省营造防护林的积极性。到1985年,全省超额495万亩完成了一期工程600万亩的营造任务,保存率达98%。有近95%的县乡村道路实现了绿化。
从1986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嫩江沙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嫩江和松花江干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界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工程的建设。
从1994年开始,全省林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和造林经营机制改革,从而加快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速度。全省在原承包造林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租赁、股份合作、联营、开发性承包等新的造林形式,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的发展。
据统计,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总投入已达21.97亿元,产生的总效益达310.7亿元,为总投资的14.1倍。随着防护林体系的逐步形成,不仅使我省西部平原农牧区缺林少树、自然灾害频繁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也促进了农牧业的稳定发展,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
目前,我省已治理水土流失地160万公顷,有近45万公顷风沙危害严重的低产田得到了改造。全区240万公顷的草原中,已有77万公顷得到草牧场防护林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