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4月16日电日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待了一位患者,这位患者每天上午工作时,总感觉到疲劳,提不起精神,记忆力明显减退。经检查,该患者血糖非常低,原因是近段工作忙常常顾不上吃早饭。记者从哈市一些医院了解到,类似情况不少,患者绝大多数以年轻人为主。多少人不吃早餐
据对39中等学校近三千名学生和家长的调查显示,不吃早饭或早饭吃得不及时者占30%以上。而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心内科的信息,早餐营养不足的人,绝大多数低血糖,易得结石病,易于倦怠、躁怒、反应迟钝等,这也是车辆肇事的主要原因之一。营养学家警告:血糖过低时开车与酒后驾车同样危险。
尴尬境地
近日,记者在南岗、道里、道外等区采访时发现,街头早餐网点基本处于“证照”不全状态,经营者大多是来自外地,由于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担心查处,他们往往躲着“市容”打游击占道经营,或长年累月扎堆在一些物业管理不太严的小区中经营。在道外区北七道街一家油条摊前,老板说,“一早上能卖给百十来人,油条2元一斤,毛利在200余元,纯利在百十元左右。”来自哈市工商部门的资料显示:哈市500余处集贸市场中,设有主食摊位的只有370余家,年供应主食约6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一些饭店经营者告诉记者,经营早餐的利润很低,早餐的营业额仅占全天的七分之一。路边小摊方便快捷,但卫生条件良莠不齐;正规饭店营业条件好,而有些经营者嫌利润太少,开发早餐的积极性不高。哈市的早餐供应处在这两者之间的尴尬境地。
渗入小吃文化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餐饮小摊设施简陋,生意却相当红火,但透过表面的热闹,仍难掩店铺少、经营规模小、品种单调的缺陷。漫长的冬季使哈尔滨人不习惯到外面吃早餐。这几年,哈市早餐在种类上,还是局限在稀饭油条、煎饼包子、面条之类,小吃文化没有渗入早餐供应。难在哪呢?一位经营早餐的业主刘铭生说,要是经营“东北名小吃”,成本就要翻好几倍,当天卖不掉还要保存,还要花钱去学。成本增加,价格上涨,怕食客接受不了。曾多年从事饭店经营的王先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哈市区常住人口300余万,按10%在外吃早餐计算,每人每天花费两元计,1年中去掉百余天的节假日,早餐市场年销售额近亿元。
掘金有方
哈工大经济学博士杨承说,早餐是否盈利关键在于经营上,政府也应该给予优惠政策,如在税收或在管理费上适当减免。同时,经营早餐还要与地方名小吃相结合,培育一批有自己特色的能叫得响的早餐产品,也可以学习洋快餐,均衡营养,成套搭配,不同搭配的早餐价位可不同,利于拉大利润空间。快餐店经营早餐有一定的优势,按这个思路经营,到时早餐会成为一个利润增长点,还可以开发早餐晚做市场,把早餐成品批量生产,免除上班族家庭现做早餐的麻烦。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实施早餐工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北京市打破旧有早餐市场一家一店的经营方式,采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立早点加工中心,通过配送将早点输送到终端网点销售,减少了人力物力,形成了规模效应。济南市早餐工程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结合,既保证了市民早餐供应,又安置下岗职工2000多人就业。在哈市,早餐市场的广阔前景已初露端倪。据哈市餐饮协会统计,哈市主食需求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推动食品工业以13%的年递增率生长。哈市2000年曾在主食统一加工配送上尝试过“小餐桌工程”,发挥过国有粮店富余加工能力为民服务。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也曾问计于市场,从早餐里掘金。但这些“吃螃蟹”者因没有统一规划和指导,没一家长久坚持下来。
“人们吃早餐不可能到很远的地方,做大早餐工程出路就在社区。”道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贵海告诉记者,他们正在与湖南华天集团在哈开办的永源放心早餐公司洽谈,联合筹建“放心早餐工程”,拟投资250万元,建成一处中心厨房,配置200辆移动小厨房餐车,可以提供三大类48种早餐食品,使市民吃上营养、卫生、快捷、经济的美味早餐,还能安排4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南岗区近日已将“放心早餐工程”纳入“推进再就业工程”之中,目前正在选项论证,计划向社会招标。市民期待更多的早餐工程形成气候,让人们吃好早餐,保证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