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火患警钟长鸣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隐患依旧
2003-04-17 05:40: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17日电 从1983年4月17日发生在哈市道里区河图街的火灾,到今年2月2日发生在哈市道外区天潭酒店的大火,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吞噬。20年来这些血的教训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自“2·2”大火以来,黑龙江晨报记者对哈市的大型商场、医院、批发市场、快餐厅、量贩式KTV、股票大厅、客运站、火车站、地下商业街、装饰材料城,以及农贸市场、酒店、婚纱影楼等130余家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的暗访。发现这些每天聚集了大量人群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情况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硬件设备不健全、从业人员消防意识淡薄、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硬件设备不健全

  在顾乡大街上的一家火锅超市,后灶的消防栓里面既无消防水龙头也无水带。在哈市南岗区的一家医院,“供应室”和“血库”旁的2个消火栓都是空的……

  在位于哈市南岗区的一家股票交易大厅内,记者发现,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消防设施里面,还掺杂着超期服役的灭火器。而附近的一家快餐厅里,没有消火栓、喷淋、烟感、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

  一位饭店经理解释,一些场所在没有投入使用前,房屋的消防条件就不过关,而经营业者考虑的只是经济利益,不愿意增加投入,碰到检查就少花一点儿钱草草应付了事,有的干脆就将原来的空消火栓纹丝不动地摆在一边,当“花瓶”欣赏。而一些使用超期服役灭火器的经营者则以“正要准备更换”作为借口。

从业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记者在一个多月的采访中发现,一些从业者的消防意识淡薄,对潜在的消防隐患熟视无睹。

  记者在哈市南岗区光芒街的一家证券股票交易大厅看到,一些吸烟股民在保安的眼前吐着烟圈,却无人管。记者在位于学府路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看到,过道里堆放着大量鞋盒子和体育器械,将顾客通行的过道挤得十分狭小,有的地方宽不足一米。位于道外区北马路一批发市场三楼的风味快餐厅里,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快餐厅开业快两年了,由于没有煤气管道,所以只能每天都使用液化气罐。旁边的服务员还补充说,市场把各种关系都疏通好了,所以从来没人来查没人来管。在位于尚志大街上的一家证券有限公司,宽敞的大门只开了两小扇。一名保安告诉记者,为了防止股民偷开消火栓旁的空调,便将其锁死了。

  采访中,一些经营者对消防安全的淡漠令人震惊。记者曾问一位商场经理,如果发生火灾怎么办?这位经理茫然地看了看商场内拥挤的通道说:“这里没人放火,怎么会着火。”

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在采访中,无论是在饭店就餐的人还是在商店购物的人,当他们谈起“2·2”特大火灾事故或是哈市现在消防状况时,都认为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是哈市消防隐患常存、屡屡发生大火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的消防管理工作分哈市消防支队、各区公安分局防火科和派出所三级管理,各负其责,消防支队指导各区公安分局防火科和派出所的防火工作。在“2·2”特大火灾事故后,哈尔滨市消防支队组成1569个检查组,检查了8200余家场所及部位,发现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4745件。

  面对公安消防部门大张旗鼓的检查和“丰硕的战果”,家住哈市道里区的李博文说,从“4·17”河图街大火后,哈市每发生一次大的火灾,都会进行一番声势浩大的防火检查,而且必然会查出一系列隐患。这次“2·2”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也不例外,哈市的消防部门又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发现问题不少、隐患很多,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才进行这样的检查,难道平时消防部门发现不了消防隐患吗?目睹了“2·2”大火的市民刘玉德激动地说,他是亲眼看到一个个冰冷的铁栅栏挡住了被围困者的逃生路。这些抬头便能看到的铁栅栏明晃晃地挂在室外,如果消防部门管理到位,早一点拆除铁栅栏,也许就不会造成这么惨重的后果。曾长期从事消防安全检查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哈市消防工作欠账较多,隐患比较严重,在一些公众聚集场所大量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致使一些建筑防火等级降低,火灾危险性不同程度被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火灾逐渐会被哈市的人们淡忘,但是火灾给死者和伤者的家庭留下的创伤却是难以抚平的。愿公安消防部门对隐患常抓不懈,为哈市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