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翻浆路段面积大幅上升 哈市初春又逢街路大毁容
2003-04-20 10:02:1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20日电今年是哈尔滨全面实施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的第一年,在工作目标中,有关部门将“对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大道”列在了第一位。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道路翻浆一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顽症。到目前为止,我市仅一类街路发生翻浆路段就有一万余平方米,二三类街路的情况则更加严重,翻浆路段面积与往年相比大幅上升。 近日,记者对市区道路翻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市区路面“毁容”调查

    道里区--安发桥上,几处大的翻浆路面已被步道板填堵,但由于过往车辆的碾压又塌陷进去。商业大学前的通达街路段,多年来便凸凹不平,现在的路况就更加糟糕,翻浆后形成的横楞高低起伏,如同台阶,车辆经过时颠簸摇晃得很厉害。民安街、抚顺街、共乐街、安心街、工部街等街路的翻浆现象也十分严重。安心街上一处一半塌陷、一半凸起的地面高低落差足有半米。据附近小摊的摊主告诉记者,连日来,这里已发生多起翻车事故。

    道外区--承德桥上数十米的路段坑洼连片,遂道内翻浆路面也有十几处。太古街上也有大片翻浆路面,最深的地方达到30多厘米。北环路是我市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在道外区十二道街附近的快车道上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大坑,坑里虽然填了不少沙石,但还是让不少躲避不及的车辆“扎”进坑内。

    南岗区--奋斗路、花园街、大直街等部分路段损毁严重,车行艰难,沙土飞扬。在奋斗路秋林商厦门前路段,有近一二百米的路段全部翻浆,过往车辆小心翼翼,交通时常堵塞。在中和街与芦家街交叉口处,一个塌陷后形成的大坑,使本来就不太宽的街道变得更加狭窄。在大成街上塌陷的大坑有十几处,一些地方新堵上的步道板又被车辆碾碎塌陷了。哈尔滨火车站通往博物馆的路段由于大面积翻浆,路面坑包林立,有的地方连路基都裸露出来了。

    太平区--在东直路靠近太平桥附近有几百米长的翻浆路面,其中在太平文化宫前的一处大坑深达20厘米。在这里,记者见到一辆出租车的底盘被一处翻浆后形成的凸包刮了,司机停下车抱怨着弯腰查看。

    香坊区--通乡街上,翻浆形成多处路面断裂,除了大大小小的坑,还有许多裂缝。种子公司附近的路中央有一处深沟,沟口直径足有半米、深也有十几厘米。香坊大街东部翻浆形成的大坑有几十处,尤其在2路、3路、17路公交车终点站,由于常长时间被大车碾压,路面损坏相当严重。在香吉街东部,多处路面翻浆形成的包坑过多,使不少公交车不能正常停靠站台。据一位常在此经过的行人讲:由于路损严重,有的公交车不得不将线路分流到别的街路上去了。在通天街、通站街、司徒街,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损坏,形成的大坑小的如盆底大小,大的则可见到底下的沙石。

    动力区--和平桥下,翻浆现象也十分严重,不少车辆因不及躲避,而变得东摇西晃。据一位司机讲,这里翻浆现象年年发生,有关部门也年年都维修,但不知为什么就是不能根除这一“顽疾”。据了解,这段路为交通事故高发区。乐园街、体育街的部分路面损坏也很严重,其中乐园街上从大庆路至绝缘材料厂门前整条道路翻浆,最大落差达半米左右。

    路面翻浆6种原因

    哈尔滨市道路翻浆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得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气候因素这是造成我市道路翻浆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我市地处东北,纬度较高,四季温差达70度左右。受此影响,采用沥青、混凝土等有机质构筑的城市道路极易出现网裂、松散、脆皮等18种道路翻浆常见病。天热时,道路就会变软,路面呈现波浪形;冬季气温下降,路面就会被冻裂。由于材料技术上的原因,这一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而采用相同的道路建设材料和工艺的南方城市,情况就要好得多。专家表示,采用适合北方气候特点的新材料和新工艺,是解决我市道路翻浆难题的关键所在。

    超期使用目前,哈尔滨市共有1723条街路,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城区街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较低,那时建成的道路通车载重标准为4-7吨,而道路设计标准为10年。据调查,目前,全市42条主干街路有26条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而这些主干街路近三分之一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如珠江路、承德街等12条此类街路已成了翻浆重灾区。据统计,全市目前有60%的道路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不堪重负如今随着哈尔滨市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重型车辆与日俱增,已远远超出了我市道路的承载能力。有关专家介绍,载重10吨的货车超载1倍,对公路的破坏力相当于正常载重时的16倍;超载2倍,对公路的破坏力增加80倍。1条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的公路,如果行驶车辆超载1倍,其使用年限将缩短90%,即只能使用1年半。

    质量原因一些道桥专家认为,有些街路翻浆与“豆腐渣工程”也有直接关系。按照道路施工标准,道路的结构层为50至60厘米,即40至50厘米厚的白灰土、6厘米的碎石油稳层、4至5厘米的沥青混凝土。但一些施工单位为追逐超额利润,偷工减料,降低施工标准,致使有些道路竣工不久,就出现塌陷和春季翻浆问题。

    人为破坏频繁挖掘地下管线的“拉锁路”现象和野蛮施工行为,也是造成翻浆的重要原因。据有关专家讲,我市的一些地下管线陈旧、老化比较严重,自来水、电力、电信、水利、煤气等方面的管线众多,经常会发生一些泄漏的故障,使“拉锁工程”遍布全市街路。还有一些单位违章作业,在冬季进行施工,结果对街面造成严重破坏。

    养护不足由于道桥部门经费短缺,导致许多街路重建轻养,道路失修、失养严重。按照建设部有关标准,哈市一类街路每平方米道路维修费为5.82元,每年需注入养护资金9000万元。而目前哈市道桥部门一年所投入的维修费用仅1900万元,缺口巨大。

    如何抹平城市“创伤”

    面对“千疮百孔”的城市翻浆路面,市道桥管理维修处作为主管部门也正在努力解决。据了解,哈市道桥部门已出动10多支施工队,动用数十台机械设备,使40余条翻浆路得到了修复。但是,所谓的修复,准确地说应该算做临时修补,像北环路、大成街、安发桥等翻浆路面,目前维修的材料只是碎砖、沙土或步道板。用这些东西填堵后的坑面经过几天的车辆碾压还会“旧病复发”。

    如何根治城市翻浆路面?市道桥专家建议:

    新建路实施新标准 在几年前,市道桥建设便提高了建设标准,从以前的40至50厘米道路结构改为73厘米,同时改基层为三层三灰碎石,路面为三层混土沥青。这种设计方案经过多方试验,证明极适合东北地区。

    采用新材料新方法 以前的道路在天热时,路面多数会变软,由此出现路面波浪形;冬季时路面则会被冻裂,从而在开春时翻浆。对此,道桥部门在道路建设中采用了新型材料———改性沥青,通过新工艺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与浓度,使其在夏天不化、冬天不裂。

    对“问题路”实施“内科手术” 对于目前正在翻浆的路面,市道桥部门也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以治本出发,对“问题路”实行深层次的“内科手术”。目前,道路深层冻土尚未全部融化。现阶段对于翻浆路面的修补主要是简单填平,待冻土全部融化后,道路就会处于深层翻浆,到时,路桥部门将采用深层切割、大面积维修的方法,使“问题路段”一次治愈。

    在采访中,有关道桥专家也表示,即使有了新的工艺与维修道路的方法,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翻浆路面不断增多,维修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这也成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心病”。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