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4月21日电 记者蒋升阳报道:哈尔滨市城市社会最低保障医院是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开设的该市唯一一家以低保人群为诊疗对象的医院。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惊讶地发现,这家因收费低廉而深受低保人群欢迎的医院成立不到一年,却面临入不敷出、经营亏损、难以为继的窘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据哈尔滨第四医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邹志刚介绍,该院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哈尔滨市15万个低保户中,60%以上是因病致贫的。出于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四院于2002年5月27日正式成立了低保医院。 为减轻低保患者的负担,医院规定:只要能确诊就不安排高档仪器检查;只要能保证疗效就不使用贵重药品。同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低保人群凭《低保手册》就诊免收挂号费;对常见的50种内、外科疾病,实行低于同级医院收费30%至50%的办法;制定了24种外科疾病单病种收费最高限价,如单纯性阑尾炎最高收费限价为980元;对26种内科疾病处置费减免10%;住院费减免50%。截至今年3月31日,低保医院共诊治病人1466人次,其中住院病人216人,做手术33例。就诊患者的总体费用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有一位名叫赵秀丽的低保对象,三年前患上了子宫肌瘤,看了几家医院,手术费用都在5000元左右,她一直忍着病痛,不敢走上手术台。去年7月,赵秀丽在低保医院顺利做了手术,前后住了10天院,总共花了2000元钱。病愈后的赵秀丽含泪说:“多谢低保医院治好了我的病,我准备出去找份工作,争取自食其力,不再依靠政府的低保救济,让政府把低保投给比我更困难的人。像这样收费便宜的低保医院应该更多些,让那些因病致贫的人都能治好病。” 开诊近一年来,低保医院因优惠比照正常标准收费总共少收入近25万元,但这并不是低保医院陷入窘境的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尽管收费低廉,但大多数低保患者仍因身无分文治不起病,近一年来前来就诊的有200多人需要手术治疗,其中许多患者只需花几千元做手术就能康复,但就是没钱治病,只能含泪离去。这使得低保医院接诊病人少,手术病人更少,只有可怜的33例,医疗收入连支付医护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岂能不亏? 低保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连沬带记者去病房看望了一位叫贺定海的低保患者,他患了幽门梗阻,一年中体重下降了40斤,急需做外科手术,却无论如何也掏不出6000元手术费。刘连沬说:“看着这些没钱治病的患者无奈离院,做医生的真是心痛,可是救助这些人,单靠医院实在是无能为力。” 记者打电话给哈尔滨市民政局低保处,回答是目前财力有限,只能支付低保人群的低保费,医疗保障尚无力顾及。 哈尔滨市低保医院的负责人表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们都将把低保医院办下去,做好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们认为,由于大多数低保人群是因病致贫,给他们发低保费只能治标,解决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治好他们的病,帮助他们恢复劳动能力,才是治本之策。他们呼吁,政府方面对低保医院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低保医疗专项基金,由指定机构负责发放并监控;把社会各界对贫困群体的捐赠统一管理、合理使用。 |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