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平凡日子里不平凡的展览 行为艺术悄然登陆哈尔滨
2003-05-12 11:22:5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东北网哈尔滨5月12日电 近日,8位行为艺术家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暴力、死亡、时尚空间”行为艺术展,表达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思索。 第一次永远值得纪念。行为艺术第一次登陆本埠,我市观众第一次接触行为艺术……对于容纳如此多第一次的展览,我们不得不真实记录。 一个平凡的日子,举行了一次不平凡的展览。
一个名为“暴力、死亡、时尚空间”的行为艺术展,静悄悄地登陆我市。一切都很平静,并不隆重的开幕式,寥寥无几的观众,并不意味着展示的失败。艺术家们用特殊的方式,带给人们特殊的视角,低调中他们并未停止呐喊。 731遗址上的行为艺术展 2003年4月19日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暴力、死亡、时尚空间”行为艺术展。
8位来自北京、澳门、哈尔滨等地的行为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行为艺术表达他们对战争与文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并以“暴力、死亡、时尚空间”的艺术主题探讨艺术与生活的观念。通过他们的行为表演,让人们看见什么是罪恶,什么是美好! 据本次活动的策划人沈少民介绍,行为艺术是美术领域一环,针对以往艺术形式表现力的不足,促使艺术家们转向使用自己的身体,展现对时间、空间、观念的深度思考。本次来哈的艺术家全是国内现代艺术领域的先锋,此次表演表达出强烈的反战信息。他们用独特的行为艺术给哈市观众呈现了一场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据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王鹏介绍,举办这次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该艺术展对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牢记战争对人类和环境的毁坏,让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同时希望该活动能够引起其他艺术家的共鸣,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将“暴力、死亡、时尚空间”与“731”这个令世人发指的名词联系在一起是当下现实的直觉反映。在这个历史现场之中,人们看到、听到、闻到的是侵华日军的残暴事实。中国人不会忘记,当年侵华日军第“731”部队在这里灭绝人性地用活人进行鼠疫、伤寒、霍乱、炭疽、冻伤、结核、梅毒以及耐热、饥饿、毒气等试验,前后使3000名中国人和前苏联、朝鲜、蒙古人惨遭虐杀,制造了一个个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王馆长说:今天,走进这个“食人魔窟”的现场,虽然,“731”这段历史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人类战争、暴力、死亡、生化武器及恐怖主义的威胁还没有停止,呼吁人类和平是每个人的责任,将艺术活动的场地安排在这里,无疑具有特殊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另类表现方式的主流人文关怀 在开幕式上,参加艺术活动的全体艺术家与现场的观众一起进行了一次互动的行为艺术———集体闭上眼睛,静静呼吸一分钟,作为对“731”遇难者的缅怀与纪念,同时也是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一种悉心的体验,使大家从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仔细感知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如此亲切。 记者看到,在现场创作中,行为艺术家们各出“怪招”,但据他们阐述其实都有特别的寓意,直接指向了当下的生活状况和反对战争的主题。 著名旅澳艺术家沈少民表演的作品《蛋、正在起飞的昆虫》,是以骨为主要材料的装置艺术。他的代表作品《新爬行动物》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作品以各种动物的骨骼为主要材料,在进行类似博物馆制作动物骨骼标本般的加工制作后,按照解剖规律拼接成一个个新的物种,变异的物种。如,将几头牛的肋骨重新连接,组成长长的胸腔,在颈部安装一个人类的头骨,将人变成一种爬行动物。当观众面对这样一件作品,如标本一样摆放在面前时,很难不有所触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果有一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标本不是一件艺术作品,而是活生生的因核辐射或环境污染所变异的物种,那将是不堪设想的。作品透露出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种种负面现象的担忧,发人深思。 当代军旅艺术家俊勤的参展作品《橄榄种植》令人一目了然。作品通过盆植橄榄提出“和平”话语。盆植的橄榄枝叶上被捆绑上战争玩具,如士兵、坦克等战争的象征物,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进行思维转换,对战争、和平、生存和死亡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哈市现代艺术家张灏的参展作品《飞机、谎言、录像带》 ,运用结构手法,对“9.11”恐怖事件进行图像意义上的解析,用幽默的行为摄影针对战争与媒体、大众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电视媒体娱乐化倾向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立场与看法。 行为艺术家枫翎的作品《2003·圣母》 以行为表演为主。艺术家将自己扮成圣母形象,出现在现场,怀抱象征战争的炮弹。通过圣母形象与战争产物的并置,对战争与和平、宗教与人文关怀等当代人类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处境提出警示性思考。 行为艺术家苍鑫参加过意大利、日本、挪威等国际展览。他的参展作品《交流》也是以行为表演为主,他用舌头对观众提供的各种物品进行物体探知,包括土地等媒介,通过这样一种行为,呈现人类接触和交流体验的一种开放化表现,表现人类的渴求与无奈并存的心态。 特殊表演的诚恳包容 记者在现场看到,慕名前来观瞻展览的有200多人,其中有近百名学生。活动开始前,记者随机问了几位现场的观众,发现不少人一谈到“行为艺术”,马上就想到诸如裸奔、吃秽物等极度不雅的举止。少数人还对“行为艺术”能不能算作艺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据策划人沈少民介绍,本届“ 暴力、死亡、时尚空间”是近年来行为艺术家在哈尔滨的首次集体展示,观众可以完完整整地观摩到一件行为艺术作品从头到尾的创作过程。而且,这批行为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希望观众恶心难受,呈现的都是正面的艺术形象,并且直接对人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有所指。 记者发现,现场观众并大多饶有兴致地观摩着,仿佛在看一部久未发现的优质良品。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大多数围观者对表演表示接受。观看了整个展示过程的张女士说:“确实惊醒了我们麻木的心灵,对我触动挺大。”一位老人对依偎在旁边的小孙子说:“美国和伊拉克打仗了,又有好多人流血了,这些叔叔阿姨在呼唤和平……”当日的行为艺术共展示了8个作品———“培植新土”、“一分钟清新呼吸” 、“蛋———正在起飞的昆虫”、“非典型时尚空间” 、“飞机、谎言、录像带”、“橄榄种植”、“731现场—舔” “2003·圣母” ,表达了共同的主题:反对战争。在展览当天,参展的艺术家们都非常高兴。他们并不把行为艺术看做什么阳春白雪或反叛另类,真诚地希望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他们在展览当天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艺术家们说,哈尔滨的观众对新生事物的包容能力很强。很多观众看得认真问得仔细,他们诚恳真挚的态度令艺术家们非常感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