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5月26日电“吃惯了鸡鸭鱼肉,特馋小葱拌豆腐。住久了高楼大厦,就盼有个独门独院,有块自留地。”在市里上班的李女士正基于这种想法,把家从市区搬到了位于江北的松北镇龙江第一村。昨天,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迁徙生活”。
“早7时40分,开车进城;8时,逛通江街早市;8时半,到单位上班;晚5时30分,装上从市里买回的果菜、日用品,开车回家;19时,打球健身,给院里的自留地浇浇水;次日,再开车来市里上班。”谈起搬进村儿后这种忙碌而有序的生活,李女士一脸兴奋,她说,像自己这样把家搬进村儿的城里人还真不少。
据龙江第一村村委会的同志介绍,该村414套独门独院的房子原本是为村民盖的解困房,引来如此多的城里人,村干部始料未及。“1998年大洪水过后,为了安置全村414户受灾村民,全国政协和省市共同投资建了414套房子,户型有平房、二层楼、三层楼,1999年9月正式入户。一些城里人看好了这里的环境,目前全村约60%的房子都被城里人从村民手中置换过来了。”
据了解,当时,这些房子是按每户100平方米无偿分给村民,超出的面积按800元/平方米由村民自行补差,而如今,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城里人已出到了30多万元一套的高价。村民们乐得置换出安居房另选新居,城里人享受到了桃源之乐,大家各得其所。
据介绍,“村”里的城里人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房前屋后丁香扑鼻,大街小巷榆柳成荫,院里种着自留地,库里停着私家车。”“迁徙部落”就这样在喧嚣的都市边缘悄然兴起,有人说,这是富裕后的返朴,也是文明进程的新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