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6月8日电日前,一种利用手机加银行卡办理交费的全新的支付方式逐渐走近了我们,使传统的支付方式面临一个新“对手”,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是。
手机钱包“八字有一撇”
目前,哈尔滨市的很多手机用户已经享受到了这种便利:当手机话费即将用完时,不必满大街地找营业厅去交费,而只需通过手机按键输入一个特定号码,再加上自己的交通银行太平洋卡或招商银行一卡通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划账,即可完成手机交费。在以现金交易为主的支付大环境下,移动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方式揭开面纱,手机钱包“八字”有了“一小撇”,传统的支付方式面临一个新“对手”。
据介绍,所谓手机钱包,就是将用户的手机号码与其银行账号加密捆绑,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查询、转账、缴费及消费支付功能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它与此前推出的手机银行的最大区别就是,手机钱包多出了消费支付功能。未来的商场消费结算主要是通过短信息完成的。首先用户将其支付请求通过短信息发送到银行,银行在进行审批划账之后,再通过短信息反馈到商场,整个过程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当然,作为一项涉及费用划转的新业务,它首先必须得到手机和信用卡持有者的同意才可使用,因此,持有者必须先到银行签订一个同意银行划账消费的协议,此业务才能开通使用。
通信业“傍”上金融业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时尚的结算方式,对手机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由此它也将成为国内通信运营商的又一个竞争焦点。据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排出手机结算服务的具体时间表。中国联通在去年7月25日就与中国银联实施战略合作,双方计划联手推出的“银联通”就是利用手机和银行卡的结合,来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的出现,意味着一条全新的价值链的产生。因为手机的参与,移动、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得以介入金融服务领域。但是,移动、联通不是金融机构,没有结算的资格,所以,移动要和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否则就会有吸纳储蓄或有信贷关系之嫌。
对于通信业与金融业的联姻所带来的好处,有关人士认为,这是一件参与者人人有“肉”吃的好事:它可以为银行卡用户提供另外一种更方便的服务,激活银行卡的使用。同时,移动支付也可为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把一些非赢利的服务、如公共事业费的柜台代理过渡到电子支付平台。当然,更为直接的好处是,每完成一笔交易,用户得交出一笔“佣金”,分别为移动交易服务提供商、银行卡发卡机构、交易处理机构、银联所“瓜分”。而用户得到的则是享有移动支付的方便。
支付习惯重在引导
据黑龙江移动通信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虽然目前哈尔滨市的手机支付还仅仅局限于手机话费方面,尚没有在消费领域推广,但从技术上讲,手机与信用卡的捆绑并不存在难以跨越的屏障,实现手机“埋单”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技术问题解决了,新业务能否扩展关键还取决于消费者支付习惯能否改变。据了解,在国外,手机与信用卡捆绑已成为普遍的支付方式。虽然它在我国尚处于“八字才有一撇”的摸索和尝试阶段,但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要求,其在近年内完全浮出水面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据有关调查,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和主流零售场所,已有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把银行卡作为首要的购物支付方式,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在现金不足或其他特殊原因时会选择使用银行卡支付。虽然消费者在传统购物的过程中仍以现金支付为主要支付手段,但消费者在购物时的支付习惯并非一成不变。现金支付的不便之处和新支付方式的方便快捷,势必会改变一部分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对个人用户来说,“商场消费”和“网上购物”将是我们今后用手机埋单的主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