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0日电他们家境贫困但志存高远,他们身无长物但胸怀广阔。他们纯朴善良、刻苦顽强,他们坚韧不拔、乐观自信。面对生活的重压,面对命运的不公,他们有着寄托于远大前程的坚定和泰然。这就是近日记者两天的采访中,大庆实验中学宏志班的同学们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至少是黑龙江各县中考的前六名,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的资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无力继续高中学业。是2002年引入黑龙江的宏志班助学工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没钱,我就不念书了
“去年考完高中之后,我就对爸妈说:‘没钱,我就不念书了’。我家里有四个孩子,除了已经辍学的姐姐之外,还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和妹妹。如果都上学的话根本供不起。”回忆起去年夏天那个令她绝望的时刻,杨秀丽仍忍不住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她当时是2002年明水县中考的第二名。
“念完三年高中最少得一万五千块钱,前年我姐姐考完高中后,为了能让我继续念书,就主动辍学了。当时我觉得自己很没用,让姐姐为了我辍学,所以我也想回家务农,然后供弟弟妹妹念书。”这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本来准备像姐姐一样牺牲自己,成全弟妹,但是宏志班改变了她的命运。现在,她在大庆实验中学宏志班里念书,不但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200元的生活费。
这200元钱主要用于吃饭,杨秀丽说她总是吃最便宜的菜,一天5元钱吃饭就够了。
我不恨他们说我穷
田文超是宏志班的班长,在没见到他之前,所有的老师都对记者说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实验中学的副校长甚至对记者说:“我们要全力培养他考上清华。”
这个曾在全学年考过第一的孩子,不但和宏志班所有的学生一样刻苦努力,同时也比别的孩子更敏感。他对记者说:“虽然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对我们都很好,外班的同学大多也很敬佩我们,但还是有一些人在背后瞧不起我们,说我们穷。”
记者问这个说话时眼睛总瞅向远方的孩子:“他们这么说你们,你们恨不恨他们?”他说:“不恨,我们确实穷嘛。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得争气,要让瞧不起我们的人最终改变看法。”
我要让奶奶看到我成材班里考第二,学年考第三的范熙 有些伤感地对记者说:“如果我有
机会,我一定会报答奶奶,没有她就没有我,我以后要和她住在一起,好好孝敬她。”
他们是全校同学的榜样
大庆实验中学的周书记对记者说:“除了国家的拨款外,我们让宏志班的同学免费住宿,还为他们买药、买衣服、买保险。除了书本的钱以外,我们不让他们花一分钱。一年多来,我们在每个学生身上花的钱超过了1500元,50个学生就是75000元。但我们觉得这笔钱花得值。”
周书记说:“有人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创品牌,这话不错。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在两年后考大学时达到三个目标:一是百分之百考上本科;二是百分之三十考上重点大学;三是百分之十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为我们学校打出品牌。但是,我们办宏志班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孩子来带动我们全校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贫困的孩子是如何刻苦努力学习的,让大家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