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密山生态林成活92% 防护林成活95%
2003-07-19 17:25: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鸡西7月19日电 夏日,走进密山市兴凯湖乡金银库村,宛若走进了“花果山”。放眼望去,周围起伏的山坡上,成片的果树枝繁叶茂。那一片是苹果,那一片是梨……几年前,这6000多亩荒坡,水土流失严重;而如今,这里栽上了果树,今年有2000亩达到盛果期。

  密山,曾是绿色宝库,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因为盲目开荒放牧,出现了植被衰竭的危险局面。

  2001年,密山新一届领导班子拍板:造青山秀貌,还碧水本色。市委书记王保田带着相关部门的干部到拜泉、去延安,学习艰苦地区农民造林经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坡角25度以上的山地都要退耕还林,而密山则规定:15度以上山地必须退耕还林。他们成立了退耕还林办公室,挨个山坡、逐个地块测量。“退耕还林,要靠老百姓;老百姓积极性高不高,要看政策落实得好不好。”王保田坚信这一点。谁造林,谁享受补贴;林木收益,税后场户三七分成;不论身份,授权50年不变……一系列优惠政策,引着农民往退耕还林上使劲。

  山绿靠栽树,栽树靠钱铺。钱从哪里来?得知国家重点扶持有关地区植树造林的信息后,密山人一改过去“不叫不到,不给不要”的做法,迅速进京争取国家支持。市里又压缩开支,从财政中硬挤出一块。2002年,光苗木款一项,市财政就拿出了100万元专项资金。

  年年栽树不见绿,症结在哪?在领导干部的思想!“抓造林,先抓干部”,密山形成共识。市里下乡看退耕还林,专搞突击检查,工作懈怠、干劲不足的3名副乡镇长受到了撤职的处分,一名副乡长抓退耕还林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派到退耕还林任务更重的镇任镇长。去年,省林业厅检查退耕还林,密山市的生态林成活率92%,防护林成活率95%,名列全省前茅。

  “治本”更“治穷”,密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双赢”之路,退耕还林的农民不仅不返贫,来钱道反而更多了。

  裴德镇,有个“完达山药业”。市委书记王保田亲自带人考察各村退耕还林的山坡,帮农民出谋划策搞林药间作,老百姓栽下刺五加、五味子、龙胆草、地肤子……当年就见效益,3000亩基地成了绿色“钱庄”。

  黑台镇共裕村1500亩果园果压枝头,兴凯湖乡金银库村6000亩果树枝繁叶茂,“花果山”引来游人赏景尝鲜,钱又进了农民的腰包。

  富源乡地少人多,退耕还林难度最大。王保田给个“锦囊妙计”:还林还草和饲养牛羊同步进行。到省草原饲料研究中心请教专家,搞紫花苜蓿草和黑麦草混播,每亩可供5只绒山羊的“口粮”,每只羊年获利至少200元。林间种草,收草养羊,过腹增值后,亩效益达1000元。农民尝到甜头,两年光景这个乡退耕还林还草1.8万亩。

  穿行在满目葱茏的山坡上,不时可看到一排排的脚爪印。王保田都认识,看看这个,是野鸡的,看看那个,是野兔的。原来,植被恢复,当年“背井离乡”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