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城市建设要以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制约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影响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瞄准国内城市建设一流水平,实行赶超式发展,全面完成党代会提出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7件大事,在城市功能和形象上实现新突破,用5年左右时间达到全国同类城市中上游水平,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丰厚、个性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北方名城。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未来5年,哈市要以实施大绿化和治理污染为重点,按照园林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城区与郊区同步推进、大树移植与其它绿化相融并举的工作思路,实行超常规运作,基本建成生态型园林城市。到2007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实现“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境界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在环保方面:加快城市内河治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全面取缔原煤散烧,加强烟尘粉尘污染治理。
坚持功能建设先行,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两轴四环十射”城市路网规划,在完善内环、二环和城区路网改造基础上,加快以地铁、三环、四环为重点的交通大项目建设。按照“一环四线”地铁规划,5年内建成长14.4公里的地铁一期工程,形成地面地下相贯通的立体化交通格局,解决交通“横轴”地面交通“瓶颈”问题。配合省里完成四环路工程,启动三环路和过江隧道工程,建成与10条出城口道路相连通、全封闭、全立交的城市边缘区环形交通网;建设宣化先锋、新阳经纬等7座大型立交桥,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对4条尚未改造出城口道路进行改造,改善城市门户地区交通条件。到2007年,基本完成哈市路桥大项目建设,构筑起成环成网、城乡贯通、四通八达的城市现代化大交通格局。完成磨盘山水库供水一期工程,改善市民饮用水水质;加快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等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
坚持突出特色品位,实施景观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个性鲜明的特色城市
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地域特色资源潜力,进行保护、开发和创新,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未来5年,要围绕哈尔滨欧式风格建筑、滨江和寒地城市特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城市特色建设。继续实施保护建筑保护性开发工程,完成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对现有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和提档升级,恢复名街、名建筑原貌,将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地区建成欧域风情浓郁、建筑特色独特、文化品位较高的哈尔滨标志性景区;对现存的未整治的17所教堂寺庙建筑及周边环境分期进行综合整治,建成特色景观区。实施“一江一岛”开发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太阳岛地区城郊湿地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和资源整合,用3年时间将太阳岛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独有的城市湿地保护区;完成23.6公里松花江南岸风景长廊升级改造,建成哈尔滨的“外滩”,使之与太阳岛景区相呼应,形成“一江一岛”风景区。实施冰雪景观建设工程。继续挖掘城市寒地资源潜力,精心规划建设一批以冰雪大世界为标志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景观和设施,打亮哈尔滨冰雪文化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住宅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优良居住城市
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是小康社会主要标准之一。未来5年,我们要把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住宅建设。按照城市建设重心向新区转移的指导方针,以新区开发为主,旧城危棚房改造为补充,全面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用3年时间完成旧城区500万平方米危房棚户区改造任务,消灭危房棚户区。启动群力新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松北新区开发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型居住区。到2007年,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12平方米。
坚持市场化运作,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
完成未来5年城市建设目标,解决建设资金是关键。要认真总结哈市近年来经营城市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城建自身“造血”功能。一是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该公司将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主要负责筹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运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等,提高经营城市效益。二是大力推进城市土地经营。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严格限制中心城区土地开发,实行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和公开招标拍卖,确保土地收益最大化,使之成为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主渠道。三是市场化运作城市基础设施大项目。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OT、ABS等国际通行做法运作城建大项目,吸引国内外投资商参加哈市城市建设。四是盘活城建存量资产。将政府投资建成的基础设施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公开招标拍卖,盘活城建存量资产,增加城建资金收入。
坚持体制创新,深化建设领域改革,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继续深化建设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建设管理新体制。组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心,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解决政府投资项目分散管理的弊端,提高投资效益;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建设、管理重心下移,调动各区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按照政企分离、管养分离的原则,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打破沿袭多年的“吃大锅饭”体制,提高行业发展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