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9日电据统计,今春黑龙江省林区共发生大小火灾232起,其中损失较大的5起火灾,为何会在今春频繁光顾我省林区?有人说,是异常的气候导致火灾频繁。也有人说,林区着把火很正常,更何况我省森林面积这样广阔。可是,在我们剖析火灾发生的根源时,一个惊人的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今春已经查明原因的森林火灾全都是人为引发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火灾频发的最直接原因其实是人。面对吞噬树木、村庄的火魔,如何建立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人为活动给森林造成的损害,已经迫在眉睫。
防火 亟待治本措施
今春在防火期尚未到来时,森防部门就曾预测,今年全省春防形势异常严峻。尤其是大兴安岭林区的气候、物候条件比发生1987年“5·6”大火的前期条件更为不利。但是,预警并没有激活麻痹的思想。由此造成的火源管理不力,更成为森林防火的“软肋”。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每到防火期,各林区都要进行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但是一些偏远林区和深山腹地仍会成为宣传教育的死角,而我省特有的行政区划和森工施业区交叉造成的责权不一致,也间接助长了地方农民破坏森林资源、违规用火,管理部门无法有效执法的被动局面。
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赵生告诉记者,在我省有很多小村屯和零散住户分布在深山区,这使得管理部门在防火期不能对一些重点火险区实施封山戒严,这些生活在深山区的农民因为管理松散,防火意识极为淡薄,他们就像一个个隐藏的火种,随时会引发火灾。像今年大部分森林火灾,就是由于野外吸烟、烧荒、做饭引起的。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火源管理诸多不力问题?有人提出,治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譬如适当调整区划,突破行政管理区划的限制,理顺森工施业区和地方行政交叉区域的森林防火管理体制;对深山区实施生态移民,建立无人区,并加大违规用火的查处力度,对火灾肇事者重判、重罚,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防火 期盼法律后盾
随着对火灾原因调查的逐渐明晰,近日,像吴庆友这样一批失火犯走上了司法部门审判台,而那些在火灾事故中负有行政责任的地方领导、林场场长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逊克县农民吴庆友,因为随手扔了一个烟头而引发一场特大森林火灾。6月15日,他以失火罪被伊春市乌伊岭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同时,乌伊岭林业局党委书记被党内警告、局长被撤销职务。在今春连续发生60多起火情火灾的黑河市,目前已经有10人被批捕。面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纷纷认为,这是我省森林防火依法治火、依责治火的开端。
赵生告诉记者,以往,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违规用火和火案的处罚力度不够,形不成足够的震慑作用,而对森林火灾责任事故有关行政领导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标准也不十分明晰,因此,造成地方领导对森林火灾疏于防范,群众上行下效的被动局面。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我省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今后,各级森防指挥部的消防监督职责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同时那些对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也要出台明确的惩罚办法和标准,通过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责任从省长、市长一直落实到乡镇长、村长、林场场长。
赵生认为,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将对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发挥长期的监督、保障作用。同时依法治火、依责治火的体制也将成为保障森林安全的坚实后盾。
防火 渴盼现代化
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记者曾经亲身体验了那里设备先进、反映快速的扑火指挥系统。当林区发生火情后,指挥中心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了解到火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等情况。但是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像大兴安岭地区那样先进的扑火指挥系统在全省仍不多见。在一些重点林区仍旧是老设备、旧手段在唱主角。而专业扑火人员和重点火险区没有相应的地面保障措施,也是森林火灾发生后不能及时做出快速反应的主要原因。目前我省在编森警仅有不足5000名,他们承担着1900万公顷森林的防火灭火任务。人均防护面积达3800公顷。像今春发生在我省林区的几起损失惨重的火灾,就是因为发现火情后,附近没有专业的扑火人员,从其它地区调集兵力最快也要十几个小时;当专业队伍到达火场后,又因为火场交通不便,不能以最快速度投入到中心火场的扑救战斗,从而延误了扑火时机。
“水火不留情,一场森林火灾发生后,直接的扑火费用就已经数额巨大,而由于森林火灾造成的间接损失又有谁能算得清呢!所以,与其等待火灾发生后被动扑救,不如做好准备工作,在火灾发生后争取最大的主动权。”采访中,很多森防战线的工作人员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森林防火的资金、技术投入,改变目前森林消防工作中设备陈旧、手段落后的不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