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施工单位强行施工 依兰桥南文化遗址遭破坏
2003-07-31 18:44: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广网哈尔滨7月31日电 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的桥南文化遗址近日因施工单位强行施工遭到严重破坏。遭到破坏的遗址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其中1000多平方米已被彻底破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二十年来黑龙江省发生的最严重的破坏文物事件。

被破坏的桥南遗址

  依兰县是著名的古城,宋代徽、钦二帝被俘后“坐井观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依兰县桥南遗址涵盖了从春秋晚期到晚清的各种文化类型,1999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文物部门曾对其中的500平方米区域进行过挖掘,出土各类珍贵文物标本五百余件,还在公元前的房址内发现了黑龙江省最早的农业加工粮食作坊和最早利用火灶保存火种技术的考古实证。更为重要的是,桥南遗址出土的古代文物与俄罗斯滨海地区出土的文物有着文化上的共同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疆域范围十分重要。

被破坏的桥南遗址

  7月15日,承担同三公路依兰县牡丹江大桥建设的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一处施工人员不顾文物管理部门多次告诫,动用大型掘土机,在重点保护区内挖掘了一个大型桥基坑。在翻开的土层中,残破的陶片和瓷片随处可见。据考古专家认定,这些陶瓷片有距今2500年的先秦时期的,也有辽金时期和清代的,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由于这个桥基坑深7米多,面积1000余平方米,而遗址文化层最深只有两米多,所以这一区域内的遗址已全部被破坏。

被破坏的桥南遗址

  事件发生后,黑龙江省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交通部门已责令施工现场全部停工,相关人员听候调查处理。同时,与文物部门配合,积极着手落实文物保护所需经费。文物部门也表示,经费到位后,立即组织考古人员进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将损失减少到最低,使公路建设尽快复工。

遗址上随处可见的古陶片

古瓷片上的精美图案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