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11日电入夏以来,哈尔滨市频频发生雷暴天气并造成灾害:7月9日,某高校程控交换机、数座通信铁塔、某工厂三栋家属楼和几十个家庭的部分家用电器遭到雷击,损坏严重;7月11日、12日,先后发生雷击死伤共16人的恶性事件,其中6人死亡;7月13日,动力区路灯处一变压器遭到雷击,某厂家属区数栋家属楼被直击雷和感应雷电流击中,近百个住户的电视机、计算机、电饭锅等家用电器损坏……
市气象部门统计,6月以来,雷击已造成近百个单位和家庭受灾,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为近年来最多的一次。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副局长郭家林与市防雷设施检测中心对雷击现场检测发现,我市九成避雷针竟成“引雷器”。
郭家林委员认为,致使防雷设施成为“引雷”装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对防雷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被雷击中几率小、即便被击中也属天灾的错误认识,从而放松对雷电防护安全管理;其二,部分防雷工程在设计施工时,仅考虑了建筑物雷电防护,而忽视了对建筑物使用当中大量信息智能以及其它设备的雷电防护;其三,防雷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相当数量的防雷设施不完整或严重损坏,留下安全隐患;其四,部分楼房的进户线为架空线,造成雷电流通过架空线进入室内,将在线的家电击毁,这是导致家电被击坏的主要原因。
郭家林认为,目前哈尔滨市正处雷雨季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加油站、物业公司等应迅速开展大规模的防雷设施普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郭家林建议,哈尔滨市应将防雷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尽快出台哈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加大科学防雷的管理力度,严把专业防雷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关,规范和整顿防雷检测队伍。同时,尽快完善电源线及各种信号线进户方式,杜绝架空线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