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只为上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 高考高分复读盛而不衰
2003-08-21 10:04:3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21日电截至8月13日,黑龙江省高考录取工作已全面结束。然而,高考的战火刚刚熄灭,复读市场已是狼烟四起。时下,在哈尔滨市,高考复读班如雨后的蘑菇般突然疯长起来,他们纷纷打出诱人的广告;不少考生已摩拳擦掌,准备“重头再来”。据了解,这些学校的复读费用一般在7000———10000元之间。考生们选择复读的理由很简单,为了上名校、读热门专业。

    近日,记者在学府路的人行道上更被一个气势宏大、情景“动人”的奇怪场面所震撼———一顶顶花花绿绿的帐篷,支在某重点高中的门前,数十名考生和家长在这里选择有利地形、“安营扎寨”,还有家长自发地组织起“管理机构”,花钱雇来保安维持现场秩序……这些来自外县的学生和家长们,此番露宿街头,兴师动众,承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考验,究竟为了哪般?采访中,有人泄露“天机”———只为复读,7000多元的学费暂且不提,该校复读班里有限的几百个名额足以让他们挤破头皮!记者还了解到,众人中更不乏高分考生,一位来自双城市的考生就接到过两张录取通知书,可抱定了非“清华”不上的他,执意要加入“复读”大军。

    来自哈尔滨市教育局高校科的统计表明,2002年,哈尔滨市共有30934人参加高考,其中录取25113人;来自各中学的统计表明,复读的学生近4000多人,而高分的考生则占到其中的5%左右!某知名中学复读班里,一名在今年高考中成绩达590多分的复读生表示,“非名牌大学不上”。

    一方面是高校在扩招,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在增多,另一方面是水涨船高,学生和家长的目标愈来愈高。高分复读,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让我们在以下几个真实的复读故事中,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的现象。

    复读实录梦想成真,皇天不负苦心人高东今年分数:641分;去年分数:542分

    2002年高考,高东考了542分,被哈市一所高校录取。

    这样的结果,让抱定决心考“北大”的高东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发挥得不好,尚有潜力可挖。于是,为了梦想,高东不顾师长与父母的反对,选择了复读这条艰辛之路。在复读前他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他知道复读难,高分复读更难,在500多分的基础上每提高一分更是步履维艰。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在原有的扎实的基础上重点练习难题,争取做到拔高题一分不失。在将近10个月的复读时间里,他每天凌晨两点左右睡,早晨五点起床……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今年高考,高东以641分的高分如愿考入北大。

    高东的成功,似乎给了那些锁定较高目标的考生们注入了一支“兴奋剂”!曾经踌躇满志,奈何“马失前蹄”张力今年分数401分;去年分数:540分

    张力远没有高东那么幸运。

    2002年,张力以540分的成绩考入广州某高校。但入学后对学校的住宿环境,教学质量都不满意,加之对广州的气候、饮食等也都不适应,因此,张力产生了退学复读的想法,但却遭到父母和老师的极力反对。一向乖巧的张力异常固执,半学期后,父母受不了他的软磨硬泡,只得妥协。

    开始时,张力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复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张力已放下高中书本半年之久。“张力大学不上了,回来复读,要考‘清华’!”一时间,张力的举动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异样的声音、异样的目光,一同向他袭来……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张力的学习,远没有想象得从容和轻松……

    连续几次模拟考试,张力的成绩总是差强人意。今年高考成绩发布了,张力只考了401分,比去年降了足足139分!两次复读,难圆一个“清华梦”刘梅今年分数602分;去年分数:591分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复读,他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复读,他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复读班带走了我的青春和朋友。”这是刘梅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

    2001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刘梅考了525分,被吉林省某高校录取,由于专业不理想,她放弃了入学。2002年,模拟成绩一直很高的刘梅报考了清华大学。然而,这一年她考了591分,与“清华”失之交臂。“心若在,梦就在”,此时的刘梅下定决心,执意再度复读。可命运似乎有意捉弄她,今年高考602分的她仍上不了清华。无奈,刘梅只好“屈就”去北京另一所高校报到。

    “白熬了两年。”连续的两次复读经历,刘梅至今不堪回首。

    各方声音正方:亏一年,赚一辈子

    众多复读生及其老师、家长们对选择复读的态度十分坚决:“以前的大学一个班二十多人,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现在有些大学的某些课程,一百多人甚至两三百人一个大教室听课,师生交流成为一种奢望。但相比之下,名校比一般院校就要好得多,因为名校的教学设施先进,考生争先报名校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读名校、热门专业的优势在于:

    ———就业形势好。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时,大多数用人单位只看你就读大学的牌子。读了名牌大学,意味着有好工作、高薪金,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大。

    ———名校的“奖、贷、助学、勤”体系完善,能真正实践“不让一个优秀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诺言。

    ———名校的成材环境很好。像北大、中国科大等名校,有些专业的考研、出国率高达70%~80%。每一位渴望成材、成大器的考生,都把选择名校看作如他们的生命般重要。反方:考生变成“考试机器”

    来自北京市教育局的一项对参加今年高考的2000余名分数较高的高考复读生做的调查显示,其中80%的学生复读后成绩都不能提高,有些反而“跌”得很惨。由此,反对高分复读的观点也更加鲜明:

    ———高考的变数越来越大,高分复读,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倒在其次,如果被录取的学校比原来考上的还差或者干脆落榜,那对考生的打击将是很残酷的。

    ———这会导致一种新的不公平:这种竞争对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讲,太不公平了,它有可能迫使相当多本可以顺利考上大学的同学,被迫进行高四的学习。依此推论,将出现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应当是各门各类的专业人才,如果大家都往热门专业挤,不但会导致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还将出现人才分布的极不平衡,可能会造成原本热门的专业就业难。

    专家观点复读量力而行、因人而异

    众所周知,高分复读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

    特级教师王老师:一般看来,以几分之差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分数上涨的空间不大。从10分提高到20分容易,而从95分提高0.5分到95.5分却非常难。一般能被专科录取的,且平日基础较好,考场发挥不当的,则可以考虑复读,进入理想的学府。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准确分析失分的原因———如果是客观原因,如不适应考场、气温过高、生急病、迟到等影响了正常发挥,可以选择复读;如果是主观原因,如考试紧张、知识漏洞等,也可以在复读中克服、弥补。高考既是拼智力,也是拼体力。如果已尽了最大努力,或是凭某一科的超常发挥才考得今年的分数,就不要再复读了。

    对复读生的几点忠告

    高级教师刘老师对选择高分复读的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自身定位,一般成绩在北大清华录取线50分以内的,冲击北大清华的成功率会比较高;在重点线下80分,来年上重点线的机会也比较大。

    2.在学习方面,应注意要求复读学校能提供“个别教育”,能经常得到单独的专门辅导,而不是单一的“大班授课”。

    3.在课堂之外,应注意与来自名校的优秀大学生直接交流,不仅能直接请教学习问题,切实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可以激励自己学习的勇气。

    4.心理方面,应注意加强调剂,避免无谓的焦虑和紧张。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