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6日电8月25日,对于黑龙江全省文学艺术界的工作者们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
1997年省第四次文代会、作代会以来,黑龙江省的文艺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艺队伍不断壮大,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里,总少不了文艺工作者们忙碌的身影。全省各级文联和各协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一些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大型文艺活动6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两个文明建设。省文联及全省各级文联举办或与其他部门合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1999台电子琴广场演出》、《美哉!劳动者》大型电视文艺晚会、《庆祝建党八十周年——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迎庆十六大、歌唱黑龙江》主题征歌活动及合唱大赛等等,不仅营造了喜庆氛围,而且深入人心。
1998年起,省文联开始组织“艺术献给人民”活动,几年来到工矿、农村、部队、学校等基层送戏剧歌舞等40余场次。在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全省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都以不同的形式积极投入战斗,共筑伟大的抗洪精神。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省文联、省作协与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了《春天的誓言》全省抗非典征文活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文联还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抗非典第一线,创作了一批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
几年来,全省文艺界在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始终把抓精品生产作为繁荣文艺的主要任务,创作生产出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仅获国家级大奖的作品就有130多部。其中《赵一曼女士》、《清水洗尘》等4部文学作品获得了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梁红玉》、《脊梁》等20余部剧作获“五个一工程奖”、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大奖;广播剧保持了13年全国评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全省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都把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文化作为发展和弘扬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克服经费等困难,开展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已与美、法、德、俄、意、韩、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艺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宣传黑龙江,展示黑土地的文化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省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组织文艺家深入生活和采风、开展德艺双馨艺术家评选、组织展赛、艺术考级等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共组织4300余人深入生活和采风160余次,建立省级文艺家生活基地27个。几年来向中国文联推荐德艺双馨会员140余名,有110名受到中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的表彰奖励。几年来,黑龙江省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阿城、迟子健、杨利民、白淑贤、晁楣、卢禹舜、邢美珠……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扎根龙江、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