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30日电针对如今在技校招生时出现的“比考大学还难”的现象,业内人士、有关专家认为,产业工人整体价值回归,开始改变了部分家长和青年学生的择业观念。
由于老工人退休,部分技术工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新一代技术工人补充不足,致使目前我省技术工人青黄不接。
近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处调查了我省25家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从业技术工人有35%没有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工所占比例不足5%。与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到40%左右的差距是明显的。由于高级“蓝领”紧缺,也带来了中级“蓝领”抢手。同时,我省民营企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国有大型企业焕发青春,使得技术工人市场需求量加大。
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成了企业抢夺的热点,尤其是那些品牌过硬、具有良好办学声誉的院校,更是成为厂家抢夺人才的重点。据哈市劳动部门统计,今年哈市各类技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技能人才呈现越来越大的需求。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我国入世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愈发意识到人才实力的重要和“蓝领”的不可或缺,经济越是发达,技术工人就越是抢手。
哈电实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焦钢军说,工业经济的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技术工人的素质状况。工人的技能素质不仅影响产出,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事故发生率,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一个企业而言,优秀的管理人才无疑是重要的,但只有优秀管理人才而没有优秀的操作人才,同样生产不出高精尖产品;先进的设备固然重要,工人不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先进设备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
市场需求的变化,促成产业技术工人价值回归。为了招聘高级技师,一些企业纷纷给出高薪,招聘市场、人才市场上高薪聘请高级技师的现象屡见不鲜。据介绍,在不久前的一次招聘会上,一个民营企业为招聘高级技工,就开出了“年薪10万”的价码。同时,国有大型企业的技术工人的待遇也普遍提高。
据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魏力波介绍,该公司对于一线骨干技术工人,有贡献的、有“绝技”的技术工人,颁发“骨干人才津贴”,积极宣传高技能工人的典型,并把建立“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工厂所要建立的3支队伍中的重点来抓。有些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与硕士毕业生不相伯仲,甚至其中的一部分人比硕士毕业生的待遇还要优厚。
另据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锐介绍,该公司的技术工人分初、中、高级别,岗位工资和津贴分出档次;为了突出技术工人的地位,公司对设备进行了分级管理,关键设备的主要操作者,月薪可达到4000多元。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认为,学历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学历代表的未必是真才实学,一纸文凭走遍天下的历史将宣告结束。正如一位企业家在阐述人才见解时所说,一个熟练工人,即使没有大学文凭,但如果他所从事工种的工作很出色,又是企业非常需要的,有什么理由不给他发高薪?
省政府经济发展中心助理巡视员李树民认为,初中生开始热衷到技校学门技术,接受去做很长时间里青年人择业时“不屑一顾”的工人,这说明在经过了一番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人们的就业观念趋向于更加理性,这是一种价值观念螺旋上升的回归。国家已把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发展战略,办好各类技工学校、建立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保证明天有大批优秀技工作为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中坚力量,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应该对青年一代因势利导,借着改造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在我省形成一个尊重产业工人、学好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做好人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