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黑龙江已诞生试管婴儿200余例 供卵仍是难题
2003-08-31 12:20: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31日电7月13日,已经36岁的刘先生在结婚十年后,终于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喜得贵子,而此例试管婴儿也是东北三省首例非手术睾丸精子抽吸术加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合作孕育的“二合一”试管婴儿。据了解,从1997年9月我省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至今,在我省诞生的试管婴儿就有200余例。

    首例试管婴儿今年小学入学

    提起试管婴儿,就不能不提到1997年9月在我省诞生的首例试管婴儿壮壮。今年九月份,壮壮将与同龄孩子一同进入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

    8月22日,记者来到中美合作哈医大一院黑龙江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该中心主任孙玲娣教授给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她告诉记者,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的前身是哈医大一院“试管婴儿课题组”,而我省首例试管婴儿正是经过哈医大一院“试管婴儿课题组”多年研究才成功诞生的。首例试管婴儿壮壮的父母是1996年到哈医大一院就医的。当时,壮壮的父母已经结婚8年了,壮壮的母亲做过一次人工流产后,便因双侧输卵管阻塞而一直不孕,而她当时已经33岁了。“课题组”的负责人韩向阳教授看了病人的情况后,决定对病人免费做试管婴儿手术。

    1996年12月31日,“课题组”的医务人员从壮壮母亲的体内卵巢中取出成熟的卵细胞,与壮壮父亲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1997年1月2日,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被移植入母体子宫内。1997年9月,我省首例试管婴儿、一个身体健康的、体重3000多克的男婴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诞生,工作人员给这个男孩儿起名为壮壮,希望这个孩子能茁壮成长。在孙教授那里,记者看到了壮壮现在的照片,那是一个虎头虎脑、惹人喜爱的孩子。孙教授告诉记者,壮壮本人比照片上更可爱,而且壮壮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情况都很好,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谈起试管婴儿,孙教授告诉记者,试管婴儿如今已作为不孕症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仅在黑龙江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从2002年6月6日成立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已诞生了36例试管婴儿。从1997年9月全省诞生首例试管婴儿至今,在我省已诞生了200多例试管婴儿。而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试管婴儿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存在着生育问题的夫妇将成为试管婴儿辅助生育技术的受益者。

    试管婴儿已发展到第四代

    “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有点医学常识的人就会很肯定地回答“不是”。因为试管婴儿只不过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呆在试管里的时间只有三十六个小时左右。而在18年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内组织的一次知识竞赛上,曾将此题作为一道竞赛题,考在校的大学生,据说当年这道题还难倒了一批医学院的高材生。

    谈起人们对试管婴儿的认识,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男科主任赵锦生教授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刚开始大家对试管婴儿不了解,常常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有的患者同意做试管婴儿手术后,立即问医生“我们什么时候来取孩子呀?”有的患者则一再询问医生“生出来的孩子是我的吧?”、“孩子生出来不会是个怪物吧?”……现在,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杜绝了。很多患者来后主动告诉医生,“我们已经看过很多地方了,我们想要孩子只能通过试管婴儿手术。”

    赵教授告诉记者,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成功,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试管婴儿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解决的是女性输卵管阻塞、排卵障碍的问题,第二代解决的是男性无精、少精的问题。而第三代则解决有遗传病的夫妇生个健康孩子的问题。即在做试管婴儿时,对植入前胚胎进行遗传学检测,随后将有遗传病的夫妇通过体外授精发育成的胚胎进行筛选,将没有遗传病基因的胚胎移植到女方的子宫里,这样就可以避免患儿的出生。第四代卵浆置换则还处于临床科研阶段。

    赵教授还强调,将试管婴儿技术称为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只是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而划分的,并不意味着某一种技术是更加高级和优越的。所以一些病人来后,认为做试管婴儿代数越高越好是不正确的,医生也是不会接受的。

    试管婴儿期待爱心供卵者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一对来自齐齐哈尔的夫妻,丈夫杨先生52岁、妻子黄女士50岁。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是所有来做试管婴儿的夫妇中年龄最大的一对。谈起做试管婴儿的原因,夫妻二人很伤心地告诉记者,他们曾有一个很优秀的独生子,曾是他们的骄傲,可在两年前,已经上大学三年级的儿子为了救落水的同学,永远地离开了他们。谈起这段经历,黄女士哭着告诉记者,失去了儿子,她的精神完全崩溃了,两年来亲戚朋友想尽一切办法想把她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都无济于事。只要见到同儿子一般大的孩子,她的眼泪就会止不住往下流。一天,一个朋友告诉她说:“实在不行,你就再生一个吧。”这位朋友还为她找来了试管婴儿的资料。而医生告诉黄女士,她的卵巢已经衰竭,只能用别人的卵子来做试管婴儿。然而,这次已是黄女士与丈夫第二次来哈医大一院了,试管婴儿没做成的原因只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供卵者。

    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女科主任王卓然教授告诉记者,像黄女士这样,等待供卵来圆自己母亲梦的患者在他们诊疗中心还有二十多位。王教授告诉记者,尽管临床应用的精子库已被广泛建立起来,但由于卵子的冷冻溶解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临床应用的卵子库还没有建立起来,女方卵巢衰竭想做试管婴儿只能靠随时接受供卵来完成,而且每个供卵者最多只能提供给三个接受者。此外,卫生部曾下文明确规定:凡是利用捐赠精子、卵子、胚胎实施的辅助生殖技术,捐赠者与受方夫妇、出生的后代必须保持互盲。也就是说,病人亲属朋友是不能成为供卵、供精者的,这样等待接受供卵者只能期待社会上的好心人捐卵做试管婴儿手术了。王教授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希望社会上年龄在35岁以下,并生育过一个孩子、身体健康的女性能帮助那些等待接受供卵者完成做母亲的心愿。我代病人及家属谢谢这些富有同情心的人。”

    另类天使呼唤平静的生存环境

    在试管婴儿诞生之初,就有人将其称为另类天使,试管婴儿给千千万万个存在着生育问题的夫妇带来了天伦之乐。

    同时,试管婴儿也呼唤人们能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平等地看待他们这些另类天使。

    孙玲娣教授告诉记者,欧盟从1996年开始在英国、比利时、瑞典、希腊和丹麦5国曾对1500名儿童进行试管婴儿和正常出生孩子是否存在差异的专项调查,经过5年的跟踪,结果表明:试管婴儿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不存在差异,调查所涉及的975例试管婴儿在身体、智力、心理发育或是家庭关系和社交能力方面均很正常。因此外界不该对试管婴儿存有太多的偏见和歧视。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并不尽人意,在哈尔滨市,一个试管婴儿的母亲无意间向邻居透露起孩子是试管婴儿,结果第二天就有许多陌生人出现在他们身边,像看小动物一样看她的孩子,还不时窃窃私语。结果,弄得孩子的家长不得不卖掉房子搬家了事。也正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人对试管婴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见,有些做试管婴儿的夫妇用假名进行登记,有一些夫妇则在成功生产后就“不辞而别”。

    对于这些行为,孙教授告诉记者,做试管婴儿是要与医院签定相关协议的,而且这些协议都需要进行法律公证的。用假名进行登记无疑将在公证时给自己带来麻烦,结果不得不更正登记,多花一部分公证费用。而对那些成功生产后“不辞而别”的夫妇,孙教授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将孩子的情况及时通知医院,因为试管婴儿不仅仅是给家庭带来一个可爱的孩子,也担负着许多人类辅助生殖医学研究的内容。从医学角度讲,只有对第一代试管婴儿成长情况了解得翔实,试管婴儿技术才会日臻完善,才会为更多的不育夫妇造福。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