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立项骗政府按揭骗银行 开发商自曝搂钱“空手道”
2003-09-05 07:40:5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5日电 4日,几位房地产开发商自曝“家丑”——揭露了一些商品房开发销售中不规范行为。

    从哈市消费者投诉和法院民事案件(经济案件)看,房地产消费音投诉几乎占据一半以上,且有不断上升趋势。一些如面积缩水、房屋渗漏、延迟交楼、反租骗局、零风险投资等让消费者和小业主吃亏上当的事,尽管坑人 (多数人是用一生的积蓄来买房子甚至负债来置业),但只能算是小骗而已。大骗子更多是欺骗政府、欺骗银行。地产界不乏“空手道”的高手,生活报记者采访的几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透露了个别开发商行骗的路数。

    一般人都知道,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首先得有雄厚的资本和能取得较好的土地资源,而这些前提条件,地产界的骗子根本不屑一顾。他们可以用很少的定金,取得优惠的协议地价,剩下的地价款先欠着,从而一转眼就成了“地王”,并开始融资、合作和卖楼花。尽营房地产法规上对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房地产预售有严格的规定,但他们自有办法打通各种关节。

    哈市某房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化名老范)对记者说,通常银行的项目开发贷款都能解燃眉之急,可先用于发工资、做设计、交房租等等,或应付一下眼前的债务。开工之后,所谓卖“楼花”或眼下时髦的“内部认购”工作便开始了(哈市市政府规定卖楼需拿“预售许可证”,而没有这个证明时,“内部认购”可先回避这个问题),如炒作巧妙,白花花的银子就可以流进各自的腰包了。政府的地价可以慢慢还,所有债务都可以慢慢还。

    然而,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卖楼并非易事。一旦失手,也很麻烦。大骗子们自有高招,还是银行的钱好骗。眼下国家不是鼓励购房按揭吗?市场上没人买,我可以自己买,比如发动员工买,找一堆身份证填进合同不就行了,反正银行也不知道谁是谁。

    为此,老范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哈市银行的房地产按揭成数至少有七成,这样,按合同70%的资金就可以收回了,万一没钱还贷,也没钱“供楼”,就来个釜底抽薪,索性让银行当一回“房东”吧。

    这种“假按揭”还可以填高成交价格,每平方米1万元的商铺可填成2万元、3万元,每平方米2000元的住房可以填成每平方米3000元,因为银行通常对一手楼的价格不需评估。如果还有剩余的房子,可以折算为施工队的房款、设计公司的设计费……

    建筑商热资开发早成了公开的秘密,记者的一位房地产朋友曾告诉记者,“你以为盖房子要花钱吗?对我来说融资从建筑商开始,他们不但要先帮我把楼盖到封顶,还要交给我几百万的保证金。”

    上述种种骗术,只是房地产开发商中的极少数人所为,但对住房消费者的伤害,却是刻骨铭心的。

    其实在强调企业自律的同时,消费者应该加强法律意识。现在维权界限有些混乱,比如产品质量问题和瑕疵混淆在一起。而且消费者往往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却采用联合业主示威等不够理智的方式来寻求解决。当然,消费者不可能成为购房的专家,需要有律师这样的专业法律人士来帮助消费者维权,消费者协会也应该引导消费者采用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