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7日电《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已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个人账户将分为“储蓄账户”和“结算账户”。
根据该办法,个人储蓄账户以后将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能办理转账结算。而付水、电、话、燃气费,还房贷、车贷,进行证券投资、透支消费等个人投资、转账业务将由专门的结算账户来完成。这一消息对于早已习惯了拿着一家银行相同存折(对应相应账户)的普通市民来说,能适应吗?记者日前走访市内各家银行,发现不少市民对“结算账户”了解很少,银行柜台也未见市民特意前来将原有账户确认为“结算账户”。
各家银行进度不一
在道里区一家农行分理处,记者办理了一笔存款业务,并询问“结算账户”和“储蓄账户”的情况。银行人员回答:在该行开的工资、煤气卡可以自动默认成农行账户,并不需要特别确认;如果是新开账户,则银行会让其选择是办理储蓄账户还是结算账户。现在,《办法》对普通市民没什么影响,但对个体工商户有用,可以方便他们的个人支票、账户资金往来。
在商业银行某支行,见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后,答复记者:这个《办法》刚出台,商业银行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但具体操作办法还没有,银行的内部程序也未更新完,因此9月1日起,原有的老账户功能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银行也不会提出让客户确认。待该行的系统更新完、操作办法出台后,银行会再来进行此项工作。
市民过问者寥寥无几
在光大银行某分行,记者看到《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张贴在室内,工作人员说该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系统”已建立,市民可以来办理确认手续,但市民很少有来过问的。在安国街上一建行内,《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没有张贴。
记者还走访了多家银行,情况也大同小异。
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市民,很多人表示听说过此事,但说不清楚建立储蓄账户、结算账户对自己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只有一位从事证券投资的市民说知道此事,但并未做确认打算,因为“如果一定要确认银行会通知的”。
年底前只是试行阶段
记者走访中发现,大多数银行都未真正将此项工作开展起来。大多数银行的实施细则刚刚出台,目前只做到了张贴《办法》、设立咨询台和柜台工作人员现场解答,真正能办理的几乎没有。一位银行人士透露,有关管理部门称到明年1月1日前,个人结算账户都只是试行阶段,在此前并不需要特别严格的确认。
据有关人士介绍,办理个人银行账户是为了保证在五年后外资银行真正进入时,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力。把目前简单的账户分为储蓄和结算两种账户,将便于人们满足多种金融支付需要。其中,个人储蓄账户主要是现金存取,而新开设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基本功能是办理汇兑、定期借记(代付水、电费等)、定期贷记(代发工资等)、借记卡等转账结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使用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可以在银行防范支付风险的前提下,大力组织推广人们使用个人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一位曾对国外银行做过调查的专家介绍说,这种区分账户的银行管理方式在国外占“主流地位”,也能称得上是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例,居民在一家银行一般拥有三个账户:支票账户、理财账户和信用卡账户。其中理财账户类似于国内的储蓄账户,主要是居民进行活定期储蓄,银行兼为其理财;支票、信用卡账户则是由于个人经常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银行可以根据客户频繁的借钱、还钱情况,来判断该客户是否有信用,银行以后是不是再给他贷款、透支,还是增大透支额度。
结算账户缺乏个人信用支持
分析目前《办法》推进速度慢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宣传力度不够是重要原因。更多的市民习惯于一种支付方式后,往往嫌麻烦不愿接受、学习新生事物,不到最后期限,不会主动去更新观念。对基本的金融常识、术语不了解,不仅给银行工作,也给个人今后的理财带来不利影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个人支票使用将会遇到困难,《办法》的执行缺乏这种配套体系的支持,推进速度自然受阻。最后,由于目前人行尚未推出全国统一使用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系统,各家银行都各自为政,开发自己的临时系统,也影响到推进的质量和速度。
背景新闻: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银行为存款人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按存款人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个人因投资、消费使用各种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在银行或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