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联合南方企业发挥优势 黑龙江做好对俄经贸大文章
2003-09-14 14:04: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14日电 哈尔滨到绥芬河,加挂了5节车厢的列车,前一天卧铺票就卖光了。绥芬河人头攒动的青云、海天市场,南腔北调的中国话和俄语交织在一起。饭桌上,上海斯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考察目的是建一处上海商品展示城。“年初以来,落户绥芬河的南方企业有40多家了。”绥芬河市外经贸局局长修洪喜接过话题。

    1982年,黑龙江省恢复与原苏联远东地区边贸。21年,弹指一挥间。这对老“邻居”,到底走近了多少?

    黑龙江省优势独一无二

    21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对俄进出口额168亿美元。近三年,接连迈出三大步。2002年完成23.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3.6%,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9.6%,成为名符其实的对俄经贸大省。今年上半年,完成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对俄经贸,我省优势独具。在地缘、历史人文、经贸政策优势之外,双方还建立起广泛的公共关系优势。各个层面对应机制完善,省州际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对俄经贸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工作、远东各州区的中国龙江商会运行卓有成效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紧密关系,更是其他省市望尘莫及。

    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境内办起10多处市场,年销售额15亿美元左右,26万亩出口基地年出口蔬菜16万吨,展销、座谈、考察十分频繁。实施对俄科技合作项目500多个,建立了以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农业、工业、信息中心。

    对俄经济技术合作接连施展大动作。华诚国际公司在俄采伐10年森林,吉信工贸(集团)公司在俄建旅游鞋厂,省电力外贸公司从俄年购电1.2亿至1.5亿千瓦,哈电站集团与俄合作开发大型燃气轮机,牡丹江康佳实业公司对俄输出彩电生产线。另外,省电力投资公司等三家企业与香港得发集团开发林场,中集、华诚和斯达造纸集团联合筹建纸浆厂,新北方纸浆贸易公司建设纸浆厂,哈尔滨天通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哈尔滨万达贸易公司建设建材大市场,这四个正在俄罗斯实施的项目,总投资27.45亿元。

    俄罗斯是个资源宝库和新兴大市场,它对应着我国或我省的一些“紧俏”概念:天保工程、石油短缺、老工业基地改造、农民增收……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俄罗斯市场也一样:经贸合作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交易方式单一,业务运作不规范,效率低,经贸通道和口岸建设滞后。

    但辩证地看,当前正是我省开拓俄市场难得的机遇期。俄罗斯加入世贸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打不进这个市场,没有多少实力的我省企业,凭着多年做强的“软件”却可以站稳脚跟。一旦这个市场规范了,谈判桌上我们的优势就可能受到影响。

    敢于先吃“螃蟹”的企业,都尝到了甜头。东宁吉信公司和温州达芙妮鞋业合作,去年投资3000万元,在乌苏里斯克创办了鞋业有限公司,6条生产线日产旅游鞋1.5万双。如今,产品畅销莫斯科,供不应求。面对20多元的批零差,该公司干脆兼搞零售,并决定年底再上4条生产线,日产2万双。宁城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东宁创建水产品加工厂,原料全部来自俄罗斯海域,投产后年加工海产品3000吨,产值一亿元。

    市场争夺战已经打响。围绕建筑业,日本、韩国企业在远东地区已经占有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俄罗斯的石油等资源更被日本看好,不惜花费血本“开抢”。

    前不久,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俄罗斯参加会议期间感慨:“俄罗斯市场给中国企业留下的利润空间太大了,留下的时间不多了。”王利民副省长多次调研、分析后断言:“俄罗斯市场有利可图。”

    黑龙江省外经贸厅边境合作处处长孟林指出,我省企业不该再犯“醒得早起得晚”的老毛病了,只看风险无视商机,我们要通过组织发动、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引导和跟踪服务,把队伍带出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主体发展对俄经贸的积极性,不断巩固已有优势,紧紧把握先入为主的良机。

    强壮“软肋”找准卖点

    采访中,外经贸厅和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眼下要着力从内外两方面做好对俄经贸大文章。

    第一,多年来,我省边贸企业习惯于“买俄罗斯货卖全国”或“买全国货卖俄罗斯”,自己没有拿出对路的拳头出口商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后劲不强。例如,龙江大客车、星光机械、富锦拖拉机的出口风光一时,可惜早已是“明日黄花”。又如,方便面限于中低档消费市场,现在正在遭到韩国产品的“追打”。而口岸开通不久的新疆,作大了小小的番茄酱,横扫中亚五国市场,产量迅速占到世界总需求量的30%。关键还是要群策群力扎紧双方产业链条纽带,从产业调整和企业培育的源头上下功夫,孕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其二,要研究长远的和导向性的东西,“贸易牵头,产业跟进”,把黑龙江变成全国有实力大企业开展对俄经贸的“大舞台”。优势互补、南联北进。在俄罗斯阅历丰富的华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和君认为,俄罗斯百废待兴,建设周期长,我们要有长远眼光。他建议,迅速做大做强对俄经贸,我省企业一定要走“南联”之路,利用好南方发达地区企业雄厚的资金、品牌、技术、经营管理等优势,打“组合拳”。“吃独食”的观念过时了,要树立双赢观念。否则,几年后发达国家瓜分俄罗斯“蛋糕”,我们得到的就太少了。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