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企业响起“蓝领”人才警报 黑龙江将实施高技能培训工程人才
2003-10-17 09:20: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电近几年,齐齐哈尔一重集团引进大批数控机床后,急需80名数控机床操作员。有些自称是企业技术骨干的应聘者居然连图纸都看不懂,最终没有一名合格者,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由于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我省一些企业不能实现满负荷生产,出现了产品有订单、生产缺技工的尴尬局面,一些项目只能拿到外省去生产。

    记者曾到哈尔滨建成机械厂采访省劳动模范武永合。这位在工业战线奋战了几十年的老劳模对工厂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真诚。然而当他病体虚弱时,却无法离开工作岗位。没有人接过他手中的那把焊枪。

    高技能操作人才告急!当前,诸多企业急切地发出呼唤。据对我省25户重点企业调查显示,25户企业中高级技术工人应在4万人左右,实际仅为2.8万人,这部分人中还有相当数量人员是靠工龄长短、工资收入套定技术等级。如果考虑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因素,中高级技术工人总量缺口将更大。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必然涉及到就业结构的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最终都要依靠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和掌握新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工人亟待提档升级。

    现实的情况是,我省高技能操作人才匮乏。据对我省25户重点企业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现有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总量偏低。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比例为4.3:3.2:2.5,形成了“金字塔”型结构,与公认的“纺锤”型合理结构相差甚远。尤其是高精尖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全省技师、高级技师仅是技术工人总量的6.1%%,其中,掌握高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更加缺乏。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着人力资源的危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校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当技术工人不再是一种荣耀,技校也由此“日落西山”。技校真得由此被“打入冷宫”?

    为此,我省将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首先启动全省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力争通过3 5年的努力,使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数量和比重有明显提高,建立一支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骨干的队伍。“十五”期间我省职工队伍中级工比例应达到60%,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12%。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技工教育作用重要。技工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我省有技工学校147所,从整体情况看,学校规模小、层次低、布局不合理,因此日子并不好过。

    但无论怎样,技校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士透露,我省将根据就业和再就业需要,对全省技工学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压缩学校数量,提高办学层次,打造品牌专业。面对部分技校资源闲置的状况,劳动部门还将引导和鼓励技工学校与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组成联合体,使培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秦玉德在全省就业培训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充分发挥企办技校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招生困难的可改为职工培训中心。对未列入财政预算且资金无保障、连续三年不招生或招生数量很少的技工学校,可通过联合、分离、转制、撤销等方式进行重组。

    专家认为,技校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提档升级“随行就市”。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根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特别要在培养高精尖、科技含量高的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与此同时,要注意扩展技工学校的技工教育的功能,把技工学校建设成集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基地。走这条路,技校不仅能活下来,还能火起来。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