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庆石化产业单一附加值低 隐忧渐显
2003-11-06 09:00: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6日电 多年的建设,大庆确立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缓慢的发展速度,大庆石化产业正在丧失全国的优势地位。

    大庆石化产业得益于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4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由中直企业、地方企业和上市公司组成的产业群体,年加工原油1200万吨,塑料、化肥、化纤等石化产品均达到一定规模,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采掘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确立了其首选接续产业的地位。

    然而由于缓慢的发展速度,大庆石化产业正在丧失全国的优势地位。以大庆石化公司的炼油为例,1985年加工原油461万吨,2001年缓慢提高到550万吨,占全国总加工量的比例从1985年的5.7%降低到2001年的2.6%;茂名石化1985年原油加工量、镇海炼化1995年原油加工量与大庆石化处于同一水平,这是每一个大庆人都不愿意接受但又必须面对的事实。2000年两个石化公司的加工量均已经超过1000万吨,形成了经济规模;“九五”以来,上海、燕山、扬子、齐鲁等石化基地也实现了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福建炼化与美国Exxon-Mobil、上海石化与英国BP、扬子石化与德国BASF纷纷合作,建设大型石化项目,竞争能力大大提高。此外,中国加入WTO使大庆石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快发展,大庆石化产业将从目前的二流水平继续下滑,进一步丧失竞争能力。

    在这关键的时刻,能否实现石化产业跨越发展,事关大庆市工业经济的接替和延续。尽管如此,大庆石化产业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畜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旅游商贸等新兴产业相比,仍具有绝对优势。2002年,石化公司全面赢利,效益回升显著,如能抓住机遇,石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希望很大。

    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洪升认为,实现大庆石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有路可循。首先要扩大规模与技术创新并举,形成健康发展的态势;关停落后装置,改造和扩建重点装置,开发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形成规模经济;延长产品链,开发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对运输成本敏感度小的产品,如吨售价在几十万元和上百万元的芳纶、碳纤维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如塑料、润滑油、建材和油田化学品等。

    引进跨国石化公司,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无疑也是一条捷径。有关人士预测,未来五年,将是新一轮的世界石化投资高峰。这当然应成为大庆石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机遇,石化产业在很多方面还要下些功夫。

    出于经济效益考虑,大庆石化应实现“园区化”,建设国家级石化工业园区。石化工业流程长、产品链条联系紧密、公用工程投资大,走园区发展道路可节省投资、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美国休斯顿、德国路德维希、日本鹿儿岛、荷兰鹿特丹,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大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27年后,产量将很快下降到3000万吨,这时,由于原油总量不多,经管道外运将达不到经济规模。如果能够统一规划建设集炼油、乙烯裂解、塑料加工和精细化工于一体的大型石化工业园区,通过中直企业与地方工业的战略性联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多元投资,提高竞争力。据初步估算,规划建设一个2000万吨级炼油化工一体工业园区,每年可新增产值700亿元,创造增加值180亿元,石化工业整体翻两番,短期内实现提档升级和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