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风正帆悬竞风流 : 全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纪实
2003-11-09 14:00:2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9日电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犹如缕缕春风吹入各级干部和老百姓的心坎里。

    随着“两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省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迈进。

    11月2日,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笔试、面试、考察和公示,省委公开选拔的18名副厅级和大学领导干部正式任职。

    作为我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有效途径之一,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在我省已是第4次,自1995年以来,共公开选拔107名副厅级干部。在省委的带动下,各市(地)也普遍实行了公开选拔。目前,全省已有2600多名干部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

    今年4月以来,省委和各级党委从端正用人导向入手,着力解决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陆续提拔使用了一些干部,由于坚持重公论、重实绩,使干事创业的人受到了鼓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全省广大干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干劲空前高涨。人尽其才、竞相发展的态势正在悄然形成。

    时代呼唤发展之需

    治省先治吏,官正业自兴。

    党的十六大后,全国出现了新一轮你追我赶、快速发展的热潮。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尤其要加快发展。纵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横向看,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仍然存在着差距,在经济总量上,我省已经从1980年居全国第8位后移至第13位。

    差距到底在哪里?

    一个客观事实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省积淀了许多深层次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

    正像省委主要领导指出的那样:“有的地方,有的单位,选人用人确实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有的干部买官卖官,腐化堕落,不仅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葬送一批干部,也给我们的各项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危害。还有个别干部身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作风飘浮的问题,不但令百姓深恶痛绝,还严重影响了工作落实和加快发展的步伐。”

    7月2日,一个令全省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省委工作会议在省城隆重开幕。大会特别强调,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真正选用政治可靠、清正廉洁、有本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人。

    在此之前的全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在党风建设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德才兼备标准选人用人,按群众公认程度选人用人,按工作实绩选人用人。

    为政之要,贵在用人。干部问题不解决,党风不正,作风不实的问题不解决,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加快发展便成了一句空话。

    面对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对选人用人上存在的不正之风问题,各市(地)党委、省直各部门立即行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特别是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变“相马”为“赛马”,在选人用人上进行了科学、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各级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形成了凭真才实学争担重任的可喜氛围。

    于是,一个个不平凡的举动在黑龙江省的政治生活中频频出现。

    整章建制 立说立行

    把人选准、用好,关键在于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而要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出路又在于改革。

    8月13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委决定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和大学领导干部。紧接着,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好省直机关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的通知、市(地)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经济工作实绩考核试行办法、省直机关党政工作部门责任制实施办法陆续实施。

    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执行《条例》中,多数地方和单位都实行了民主推荐、公开提名、差额考察,扩大了干部群众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5月份,省检察院对所属各级院班子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对领导不力,工作打不开局面的136个基层院领导班子照“章”调整。省交通厅对下属单位违纪失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分别予以免职、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在群众中引起强烈震动。

    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都提出多于拟任职位的人选,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从而遴选出职位最佳人选,是省委着眼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拔任用干部质量,做出的又一战略性决定。绥化市委实行“四差”选任干部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广泛认同,目前已运用“四差”制选拔处级干部56人。9月24日,记者来到这个市进行了实地了解。

    绥化市在推荐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重要部门正职人选时,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正副处级干部。各县(市、区)选拔乡科级干部,推荐人数按拟选拔人数1:3确定。今年7月,他们选拔4名县级领导干部,全市有463人参加角逐,这在绥化选任干部历史上属首例。

    进入考察阶段的干部,要过量化考察关,经受实绩考核和群众检验。县(市)区的干部要进行地方经济实力、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社会政治稳定等10项具体指标考核。市直部门干部则按6大类、11项指标予以考核。

    “差额选拔,凭实绩说话,每个人的机会均等,我们心里服气。”采访中,一位干部这样对记者说。

    放眼未来 力求长效

    加强监督检查,切实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省委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省直机关和各市(地)纷纷放眼长远,整章建制,强化各级、各类监督,有效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今年6月,省委对部分市地和省直单位2000年以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特别是贯彻《条例》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检查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注意发现问题,目前整改了23件。年初以来,我省又对23个省直厅局、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公示各级干部31735人,任前公示的普遍推行,成为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实施监督的重要渠道……

    正确的干部工作导向,使大家心平气顺,并焕发了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说,这次来真的了。干部说,不好好工作悬了。据统计,仅省委办公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等16个部门,就在“两风”建设中整改问题96个。

    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是省委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一大亮色。今年4月,省委专门制定了干部工作保密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干部任免决定前,任何人不许向非与会人员透露酝酿讨论情况,党委会、党组会决定干部任免后,任何人不许向非与会人员特别是被任免对象透露与会人员个人的表态意见和发言内容。目前,省委对市(地)、市(地)党委对县(市、区)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任免实行了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9月11日至17日,《选拔高知识层次人才进省直、市(地)直党政机关工作》和《关于省直和市(地)直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任职》的通知,先后从省委组织部发出。如缕缕春风吹进高学历年轻干部的心,这意味着他们将有机会到更宽广的舞台贡献才智和力量。

    与此同时,全省“村村大学生”计划启动实施。双鸭山市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33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公选到乡村干部职位……

    金色十月,秋实累累。10月22日,省统计局传来喜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2888亿元,同比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61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收入1961元,同比增长16%……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令人振奋,也预示着希望。

    这一切,源于省委加强“两风”建设的正确决策,源于各级党委带领群众“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坚强决心,更源于各级党委在选拔任用干部上的开拓与进取,务实与创新……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