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9日电2003年7月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政府信息产业政策,批复了黑龙江省测绘局《关于建立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区的请示》。国内首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经营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在哈宣告成立——
9月8日,“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经营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目前,该园区正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由省测绘局牵头,由九家单位联合进行建设。
分三期完工五年内“做大”
10月29日,记者在地理信息产业园的主办单位之一的黑龙江省测绘局采访时获知,产业园将是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智能化高科技园区。
据地理信息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邢保国介绍,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400,000平方米。2004年,完成一期工程80,000平方米:国家测绘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黑龙江省遥感信息中心、数字龙江工程管理中心、国家测绘局数据异地存储分发中心、地理信息产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公寓、地理信息产业孵化中心;2006年,完成二期工程120,000平方米:测绘科技大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园、数字科技展示中心、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2008年,完成三期工程200,000平方米:地理信息学院、高新技术创新基地 包括生物医学、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态农业及深加工等 ,基本完成产业园建设。
产业园将在五年内实现以下发展目标:进驻产业园地理信息高新技术企业50家;吸引国内外投资1亿到2亿元;产业园内科工贸年总收入3亿元,利税总额6000万元;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0%;2008年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粗具规模,使产业园内逐渐孵化出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优秀企业;将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成一个集产品研发、工程实施、资质管理、咨询和进出口服务、人才和企业服务等于一体的地理信息专业服务公司,并为运作上市创造条件,争取将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区。
地域与人文相结合融入生活
产业园是一个高科技的产业园区,那它是否能贴近大众,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有关负责人。
据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苗前军讲,人们以前对个人身份的识别主要依靠护照、身份证,但无论是什么证件,每个人的身份都是惟一的。从地理角度来说,地域也是惟一的,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地域,他们所进行的信息产业是要把国家地域与空间地域融为一体,变成地域编码,再和人文进行整合,使地域信息更加贴近生活,服务大众。或者说在某个地域内想获得什么信息,都能很简单地实现。比如说:某个市民想到一个小区买一栋房子,消费者除了关心房子的楼层和面积以外,还要考虑其所在的位置和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但是毕竟一个人的眼睛不能看清全貌,一些例如人口素质、经济增长程度、邻居情况等软环境无法了解的。而在房展会上开发商只是把小区的沙盘或者是平面图展示给消费者,然后用一种口对耳的形式进行讲解,使得消费者往往是雾里看花。可是通过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消费者就可以了解到以所购买的房屋为中心点半径也许是5公里的圆形区域内有多少家医院、学校及广场绿地等数据信息,再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软环境的相关数据,从而决定是否购买房屋。
不认识路下载个地图就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的社会科技迅猛地发展,信息产业随之成为主导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逐步占领主流地位。
苗前军告诉记者,据专家分析,在信息产业中占主流地位的是网络、移动通讯、地理信息服务,前两个已经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并普及,而地理信息服务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产业园的目的就是把这种陌生变成熟悉,使之在大众中普及开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驾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旅游或办事的时候,不再为找不到路而犯愁,只需通过网络和手机就可以下载一份地形图就可以了,而在各地形图上会把你所在的位置和你想去的地方明确地显示出来,并且你的行动路线也会有所显示,比如你想去的单位在哪个单元、几楼、几门都可以准确地显示。这些都不再是幻想,我们正在逐步地实现!”苗前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