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龙江国企“反哺现象”严重 新老企业普遍感觉活得挺累
2004-02-05 19:11: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4日电黑龙江国企“反哺现象”严重,新老企业普遍感觉活得挺累,影响做大做强。经济参考报今天发表新华社记者吴晓东、梁冬的报道,做出上述判断。

    记者在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哈尔滨和齐齐哈尔采访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国有企业大多都有两个以上的名称一个是求死不能的老国企,另一个则是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国企。老国企由于债务负担沉重、冗员过多,经营处于停滞状态而新国企则由于内部管理科学,开发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而充满希望。但由于国家政策和历史渊源等原因,新老国企虽然名称上不同,却无法彻底分开,新企业不得不背着老企业这个沉重的负担前行。

    黑龙江经济生活中这种尴尬的“反哺现象”,目前正使许多在老国企基础上分立出来的新企业求生不得,影响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一些企业的老总向记者说,这样下去新企业早晚有一天也会被拖死。

    被称作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和第二机床厂是齐齐哈尔市较早改制的企业,它们相继于2000年和1999年集中老厂的优良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分立组建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工厂相继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属无奈之举。

    据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总经济师赵跃臣介绍,由于思想观念落后,自身调整和改革不到位,加上宏观经济政策的紧缩和进口机床产品的冲击,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从1995年开始,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经济效益急速滑坡,到1999年底,已累积拖欠银行贷款近2个亿,资产负债率为133%,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费、集资款不断加大,500多名技术人员和1800多名技术工人流失,企业经营陷于停顿状态。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与第一机床厂同病相怜。据统计,由于主客观等历史原因的影响,老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至今已累计亏损7.9亿元,拖欠职工工资8853万元,欠税3931万元,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6415万元,企业陷入困境,1999年经齐齐哈尔市政府批准关停至今。

    为了企业的生存,两家工厂均走上了成立新厂之路。由于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两家新分立出来的企业在成立之时便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很快便凭借高质量的产品重新赢得了市场,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其中,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改制3年来,总产值已经增长了近10倍。今年上半年,这个厂的商品产值已经完成了1.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个亿。但由于新企业与老企业间“剪不断”的微妙关系,新企业赚来的利润还是被老企业无情地吃掉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企业集团党委书记陈更新说:“由于老二厂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37%,已达到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老二厂欠银行贷款本息近7.3亿元,每年仅利息费用就达3500多万元,仅此一项新企业就负担不起。”

    由于与老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使新企业原本就紧张的流动资金愈发显得不足。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赵跃臣说,虽然当前新企业的产品订单不断且金额都比较大,但由于新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一般只能满足定货量的70%,其他的大好商机只有眼睁睁地放弃。“没有钱,就更无从谈技改。”赵跃臣说,“目前,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仅为60.16%,比全国同行业低6个百分点;现加工装备平均役龄达25年,大大长于发达国家平均10年的水平。工厂现有设备、厂房难以满足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的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出口创汇的要求。如何加快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老企业的人员负担限制着新企业的发展。据记者了解,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现有下岗职工4054人,按照国家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减员增效,企业应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清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必须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偿还债务,据初步测算共需要10005万元,全部需要新企业拿。另外,目前二厂已累计欠缴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340万元。据了解,测算基本养老保险费是按在册职工进行测算的,而目前已有一半在册职工下岗,靠在岗职工创造的效益,全额上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新企业无此能力。

    新企业“反哺现象”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相当普遍。据黑龙江省经贸委的同志介绍,中国一重集团、哈轴集团、齐纺、北满特钢等国家知名企业也同样存在着新企业反哺老企业的现象。齐齐哈尔市经贸委副主任朱榕认为,国企存在的反哺现象应引起重视,这一问题不解决,国企改革将难以深入,振兴老工业基地目标也将很难实现。他认为,“反哺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许多新企业与老企业在产权及人、财、物等方面都没有完全地分开。集中老企业的优良资产组成新企业,把大量的债务留给老企业承担。这是许多无力回天的国有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这一做法有逃避债务之嫌,实际上并不规范。

    黑龙江省经贸委企业处负责人说,由于这类新企业有先天上的不足,虽然目前表面上看新企业的经营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新老企业在债权人眼里就如同孪生姐妹,无法完全分开,新企业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债权人的期望值就会上升,讨债者自然会随之而来。

    为此,黑龙江省一批国企老总们认为,要破解“反哺现象”,首先要有国家政策支持。沉重的债务和人员负担目前靠企业自身已无法解决。要发挥东北老工业企业优势,唯一的出路就是国家给以政策的扶持,对扭亏无望的老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通过政策性破产,卸掉包袱,利用破产清算资金解除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并偿还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金及拖欠职工工资等其他债务,解除人员包袱。政策破产后,可对工厂的全部资源重新整合,盘活有效资产,用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核心企业。其次,国家要对新国企的上市融资和大项目的立项审批问题给予支持,因为许多新分立出的国企都是国家国防重大装备保障产业化基地。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