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2日电 近日,鹤岗市林业局荣获了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该林业局在林业资源减少、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新形势下,成功实施产业转型,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技先行
林区产业转型的一个方向是特色产品的种植、养殖。鹤岗林业局发展种植业,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使种植业一开始就建立在高起点上。
十八号林场种植黑木耳已有多年的历史。在开始种植时,他们就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研究成果“全光袋栽地摆黑木耳”获得国家专利。用这种办法种植木耳,成本低,易于管理;木耳含水率、杂质低于国家标准,所含粗蛋白、糖等主要营养成分高于国家标准,而铅、汞等有害物质指标只有国家标准的几十分之一。目前,用这种办法所培育的“三野”牌压缩黑木耳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远销山东、上海等地。
2003年年初,鹤岗林业局请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专家,合作开发北药。他们运用新型管理方式种植的5000余平方米天麻喜获丰收。北药种植科技示范区种植的五味子、黄芪、桔梗、轮叶党参等8种中药材,被各大药厂订购一空。
引进竞争
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绿色食品,鹤岗林业局不搞地方保护主义,而是放眼全省、全国市场,一方面努力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另一方面积极地引进外地的绿特色食品。2003年5月,鹤岗林业局投资兴建了鹤岗市绿特色食品大市场,该市场采取的是“卖全省”的经营方针,引进了伊春、抚远、大兴安岭等地的山产品、林产品、绿特色食品,主动把鹤岗的绿特色食品市场引入“战国时代”,让自家的产品在竞争中成长。
大搞商会
为树立品牌形象、搜集交流信息、统一销售策略,鹤岗林业局搞非林产业的经营者们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商会。
还以养殖木耳的十八号林场为例。开始的那几年,林场职工养的是“受气型”木耳。山外来的收木耳的贩子,压价、撅秤,上好的木耳卖不上好价钱。为改变木耳销售的被动局面,在林场领导的支持下,十八号林场的木耳养殖大户们凑到一起成立了“木耳联合商会”,就评等、定价、称量等问题,统一与收木耳的打交道。然后用定制的包装袋统一包装,袋子上印上“十八号林场食用菌基地”字样。这样既实现了公平交易,又使十八号林场的木耳名气远扬,到林场收购木耳的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