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日报:农技站长家的热线电话
2004-02-05 19:11: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月5日电 有人愿意把自己办公室的、家里的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全部公布出去,让相识的、不相识的农民都能随意拨打吗?有。麻晶莉就是一个。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的富锦市,麻晶莉是下乡时间最长的人、接农民电话最多的人,也是农民最贴心的人。

    麻晶莉本人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毕业后,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微生物学家。谁也没想到,1987年,26岁的她毅然放弃这些理想,回到生她养她的富锦市,心甘情愿地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技推广员。

    那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她。与她初中时即是同学的爱人殷文军也表示反对。为了与妻子团聚,他费了很大劲,在沈阳市的一所大学里为麻晶莉找好了工作,就等麻晶莉起程了。不料,麻晶莉竟在此时做出这样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她要干那“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工作。

    促使麻晶莉做出这个决定的,是她那年假期回家探亲的所见所闻。那次,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家乡农业的落后,看到了农民科技知识的贫乏。她确信,家乡的农业和农民更需要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家乡大有用武之地。

    1987年,在一片反对声中,麻晶莉回到了家乡。从此,她便把自己交给了农业、交给了农民。她从普通技术员干起。17年来,她搞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推广,一年到头往农村跑,每年都有200多天摸爬滚打在农村。

    麻晶莉在农村干得无怨无悔。后来,在沈阳市工作的爱人拗不过她,也转业回到了家乡。在富锦市,农民有啥疑问,总爱找她,向她求教。谁家有了困难,首先想到要请她帮忙。麻晶莉总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她家的电话因此成为“热线电话”。

    为了让农民打电话方便,她将自己和农技推广站其他技术人员的电话号码都印到《富锦市农业实用技术手册》上,发到每户农民家中,麻晶莉的电话因此家喻户晓。每到农忙,麻晶莉的电话特别多。常常天还没亮,电话就打来了,都是找“麻老师”的。有打听情况的,有请教问题的,有让她给庄稼看病的……

    去年夏天,麻晶莉的母亲到她家来串门儿。老人本打算在女儿家多住几天。没想到,没完没了的电话声吵得她受不了,只好提前打道回府。

    麻晶莉家遭受电话“骚扰”,亲朋好友很同情,有人替她想办法:夜里把电话线拔掉。麻晶莉不肯这样做。思之再三,她最后把电话机放到了自己的枕头旁,在上面又盖上厚厚的垫子。

    为了让农民找她更方便,麻晶莉在1995年自费买了手机。结果,每个月光手机的电话费就高达几百元。有人又给她出主意:换个号码吧。麻晶莉不肯换。为了方便工作、方便农民,她的手机号码一直使用至今。

    记者在富锦市西安镇万宝村采访时曾就此问过好几位农民。他们都知道麻晶莉的电话,而且也都给麻晶莉打过电话。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