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10日电作为一个煤矿城市的鹤岗市,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下岗工人多。这三多,一度使得鹤岗社会治安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发生在街头和小区内的盗窃、抢劫案件居高不下,“打一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成了当时社会治安情况的真实写照。
2000年底,鹤岗市公安局开始尝试建立社会治安的防控机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如今,这个市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刑事案件发案率不断下降。不久前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百姓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93.8%。
日前,记者来到鹤岗,探寻这个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真经”。
八大员,个个显威风
已经开了十几年公交车的姜福海是鹤岗市公交公司一名司机。如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公交治安联防员,承担着维护他这辆车上社会治安的职责。姜福海说:“以前车上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现象经常发生,司乘人员看见了,一般也不敢吱声。现在,有了治安员的身份,看见有坏人作案,我们马上就会同警察联系,并把车开到就近的派出所去。这样一来,车上的案子少了,老百姓感觉到安全多了。”
现在,鹤岗市500多台公交车上配备了1000多名治安联防员,公交车成为覆盖全市的“流动治安哨”。同公交车一样,鹤岗的2000多辆出租车也成了警方的“巡逻车”。
在公安机关的组织动员下,环卫工人、社区物业管理员、有线电视收费员、电话亭业主、商服摊点人员和集贸市场的摊床主等,同公交司乘人员、出租司机一起,组成了新“八大员”。这“八大员”接触面广、获取信息快、流动性强,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全社会的治安网络,成为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打击犯罪,就是保护自己。到目前为止,“八大员”已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信息1400多件,处置街头现行案件73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3人;全市公交车辆的扒窃案件和商服网点拎包、盗窃案件大幅下降。
跳出小交通,共创大治安
交警管交通、巡警管治安,由于各自的职能不同,交警和巡警常常是各司其职、各管一摊,群众在报警或求助时,往往投错门、找错人。
2002年起,鹤岗公安局大胆进行警务体制改革,实行了“交巡合一”。把全市的主要道路划分为一二级防控区,根据道路交通和治安状况配置警力,步巡与车巡相结合,重点防范与全面防范相结合,实现了从“小交通”到“大治安”的转变,发生在道路上的“两抢”案件明显减少。
同时,根据公安工作重心向社会治安防控转移的要求,鹤岗市公安局把从机关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充实到派出所,配合社区警务建设,按照每名民警管辖800户,每名刑警负责1 2个责任区的标准,使社区警力达到了总警力的65%左右,实现了警务工作的前移。
社区保安员,为百姓看门护院
去年10月27日,鹤岗工农公安分局新鹤保安中队的保安员在巡逻中,发现一名拎着提兜、形迹可疑的男青年在居民区游荡,便上前盘查,发现其提兜内装有各种撬门的工具。据其交待,他是刚从外地流窜到鹤岗准备实施盗窃的,没想到却栽到了保安的手里。
在鹤岗,如今共有700多名这样的保安员巡逻在社区内。按照每名保安看护300户的标准,公安机关明确了其“看门护院、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得全市居民区看护覆盖面达到百分之百。
不同于一般的小区物业的保安,这700多人的保安员是通过统一考试、严格审查、统一培训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是一支专业化、产业化的队伍。由于实行了全封闭看护、有偿定位看护等模式和被盗赔偿制、无案奖励制,自2001年组建以来,这支队伍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1200多条,协助破案102起,现场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7名,发生在社区的抢劫、盗窃案件连年下降。
如今生活在鹤岗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有了安全感。正如一位在鹤岗作建筑材料生意的浙江商人写给《鹤岗日报》的一封信中写道的:“我曾在全国很多地方做过生意,鹤岗的治安最好,在这里兴业最安全、最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