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17日电 为百姓献真情,让群众得实惠,目前,10项利民行动在黑龙江省稳步推进,2003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今天的《黑龙江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利民行动凝聚人心
去年9月,黑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促进再就业、助学、帮困、解难、学校危房改造、助残、治乱、方便群众、农民减负、倾听群众心声为内容的10项利民行动,并分解成33件具体实事。
10月9日,省委书记宋法棠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情况报告会上发出号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共同创造黑龙江的美好未来。”
10月11日,《黑龙江日报》将10项利民行动、33件实事的工作任务目标全文发布,请全社会监督。
11月中旬,省委专门召开10项利民行动汇报会,省委副书记刘东辉,省委常委、秘书长张秋阳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和再部署。
承担5项任务的省建设厅和承担3项任务的省农委,与13个市(地)对接,建立了党委、政府、责任部门三条线一起抓和职能部门一把手亲自抓的责任制;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组织有关单位对所承担的村村选派大学生工作具体落实;全省13个市(地)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传达贯彻,成立了由一把手当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利民行动很快在全省展开。
雷厉风行真抓实干
省委宣传部与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多方协调为农民减负,减少订阅报纸736万份、期刊1800多万份。38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相关处室的负责人走进电台“行风热线”直播间,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办结率达97.74%。目前,全省有11市(地)开办了“行风热线”节目。
省信访办建立了各级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受理电话首问责任制,去年共受理群众信访电话135.08万件次,来访接待率、来信处理率均达到100%,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折款达3394.29万元。《黑龙江日报》公开曝光的31件信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0.2万人,比年初计划增加了15.2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8.8万人,为27.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培训。
省农委从省直涉农单位和各市县抽调农业科技人员近万人,在全省66个县(市)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003年全省共减轻农民负担2.3亿元,基本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受益”的目标;共减免农业税额8.89亿元,农业税减免指标和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
省教育厅采取多项措施整合、扩大助学金规模,目前,省政府助学基金已增加到1489万元。出资680万元用于减免农村中小学贫困生杂费,资助贫困学生68000多名;出资50万元用于贫困大学生生活补贴,建设希望小学2所。
省残联争取到康复扶贫贷款4400万元,并发放到10个市地及农垦系统,安排扶贫项目40个,预计可扶持残疾人8885人。
省卫生厅加快了城市急诊急救网络的建立,截至目前,13个市(地)的120急救中心已全部与当地主要医院急诊科连网,建立了“绿色通道”,形成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一体化。
哈尔滨市对先后遭受旱灾、风雹灾、洪涝灾、低温冷冻等多种自然灾害的1803个村屯,安排救济粮18303吨,拨付专项经费170万元,筹集越冬衣被款96.7万元。绥化、佳木斯等地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蹲在乡镇、村屯,坐在农家炕头上,与农民面对面探讨抗灾增收大计。
明察暗访扎实推进
深入基层、明察暗访、严惩违纪,扎实推进利民行动。
治理教育乱收费领导小组先后两次组织检查组对全省13个市(地)和4个系统治理教育乱收费、实行“一费制”情况等进行专项大检查,共查处违规收费案件208件,予以党纪、政纪处分122人,清退收缴违规违纪金额1788万元。
在企业治乱减负活动中,全省共检查基层单位3015个,解决问题139个,涉及金额2947万元;取消不符合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349项,涉及金额3.4亿元。
黑龙江省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回头看”活动,共检查3015个企业,解决114个,涉及金额3065万元;取消涉及乡镇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19项,降低收费标准70项,涉及金额6855万元;查处涉及乡镇企业“三乱”案件14件,处理7人,涉及金额220万元。
10项利民行动抓住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为百姓献真情,让群众得实惠,一件件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利民行动情意真,百姓冷暖挂在心,衣食住行难题解,干群关系愈加亲”。这是一位普通群众对10项利民行动的切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