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18日电 (吴晶晶 唐小清 东北网记者 闫智凯)1月18日,首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在省龙江剧院创作演出的“龙江情韵”龙江剧二人转精品专场演出中划上了完满的句号。自2003年12月23日以来,一系列展览、演出和赛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我省冬季旅游营造了生机勃勃、喜庆祥和的文化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活动中,全省共举办展览、演出和赛事300多项,参与活动人数达2万多人,观看演出、艺术展览和参加街头文化活动的群众达500多万人次。一场规模大、范围广、门类多、品位高的系列文化艺术活动扮靓了龙江的冬日,也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首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在于它把握时机,开启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窗口。冬季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名牌,在冬季旅游旺季举办这样一次大型的文化艺术活动既增强了冰雪旅游的吸引力,丰富了我省冬季旅游的形式与内涵,又扩大了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组委会提出“游览神奇冰雪胜地,享受文化艺术之冬”的对外宣传口号,正是本次活动主导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次活动在星级宾馆、酒店和旅行社特别设置了“幸运游客奖”,为来我省旅游的中外游客免费赠送“黑土放歌”音乐会、“黑龙江民间美术大赛精品展”、“龙江情韵”--龙江剧二人转精品专场等演出和展览的门票。在新闻媒体的采访中,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和深圳、江苏、四川等地的游客表达了同样的心声:“以前只知道黑龙江有久负盛名的冰灯雪雕,这次有幸欣赏到如此高层次、高水准的文艺演出和展览,使我们感受到黑龙江的文化艺术枝繁叶茂,黑土艺术独具魅力。”已经是第二次来哈尔滨的广州游客齐明川说:“第一次来哈尔滨,看完了冰灯和雪雕以后意犹未尽,但却找不到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场所,今年游完冰雪我们还可以去展馆、剧院欣赏原汁原味儿的黑土艺术,确实不虚此行。”看来,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日益凸显的趋势下,谁抢占了文化的先机,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市场,黑龙江要坐稳冰雪旅游的头把交椅,理应借助文化提高旅游的品位,让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旅游产业的卖点、热点和亮点。
这次活动为树立龙江形象、展示黑土文化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省城哈尔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16项大型系列活动相继亮相,各门类艺术精品交汇呈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令人目不暇接。2003年12月23日,作为开幕式的“黑土放歌”音乐会令“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露面就是一个开门红。这台晚会以“龙江人唱龙江曲,归故里抒故土情”的形式,深情演绎了我省各个历史时期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老歌,这既是一次艺术的展示,也是一次历史的回顾。从黑土地走向全国的著名艺术家金铁麟、郭颂、殷秀梅、牟炫甫、冯晓泉等借此机会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挚爱亲情。从1月9日到12日,“全省新剧目展演”接连上演了10台大戏,这些精品剧目是近两年来全省院团戏剧创作的汇报和展示,不仅让老百姓过足了戏瘾,也让国内国际人士对“戏剧舞台上的黑龙江现象”有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在“黑龙江民间美术大赛精品展”的现场,观者云集、人流涌动,人们在赫哲族传统手工艺――鱼皮萨满服饰、鄂伦春民族的桦皮镶嵌画、海伦大型剪纸以及民陶土瓷、泥塑彩绘、铁画、皮影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美术作品前流连忘返,感叹于黑龙江拥有着这样丰富而厚实的民间文化,而“龙江风光风情”摄影展和“龙江风采”摄影展则象一扇窗口,展现了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在振业老工业基地的征程上乘风破浪的势头。各项展览和演出都迎来了少有的火爆场面,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树立黑龙江形象、展示黑龙江风采、弘扬黑龙江精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
首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黑龙江文化的现代性、兼容性和开放性。本次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增进省内外文化艺术的学习与交流为目的,邀请国内外知名文艺团体来我省演出了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号召力的舞台文艺作品。去年12月30日,在省国际博览中心剧场,“拉斯维加斯现代舞蹈团”演出的美国现代热舞和流行音乐令哈尔滨这座承载欧陆文化和异国风情的城市散发出独特的光彩。1月6日至7日演出的“刘老根大舞台”专场文艺晚会上座无虚席,充满智慧的民间幽默、令人叫绝的二人转艺术,使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一直掌声如潮、笑声不断。我省文艺演出市场实实在在地“火”了一回,与此同时,这些外请文艺团体演出的火爆也为我们的艺术家和文艺院团提供了一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我们拥有一批出色的艺术家、文艺团体和文艺精品,怎样让它们走向全国,闯出名气,让文艺演出市场既“引进来”又“走出去”是我们在为这次活动的成功而欣喜之余应该思考和总结的。此外,“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这是我省美术界和书法界的一次盛会,必将为推动我省美术和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出我们广泛吸收、汇聚、融合国内外各种优秀文化的能力,也为黑龙江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开放性的文化氛围。
本次活动“城乡互动、专兼结合”的特点带旺了人气,让严冬的龙江大地“热”了起来,“动”了起来,“美”了起来。为了配合我省首届文化艺术之冬活动的举办,各市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哈尔滨市举办了冰雪节文化活动周、冰雪节图书博览会、冰雪艺术电影节等群众文化活动。齐齐哈尔以雪鹤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绿色美食文化为特色,拉开了第二届“关东文化旅游节”的序幕。牡丹江市今冬着力打造“中国雪城”品牌,第三届“中国雪城”牡丹江雪堡以中俄文化的交流,古今文化的交融为主题,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庆市以“天骄舞魂”舞蹈专场、“名家名段京剧专场”等13台文艺演出向广大市民献上了丰富的精神大餐。伊春市举办了“大森林之声”群众文艺精品荟萃专场文艺演出,他们从群众自编、自创、自演的41场309个节目中精选出18个优秀节目,组成一台群众文艺经典之作。在文化艺术之冬活动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随处都可以见到欢腾的腰鼓、喜庆的秧歌,演员与观众互动联欢,观众与观众赛歌竞舞。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到目前为止仍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给百姓带来由衷喜悦的同时,吸引着八方游客的目光,也展示了我省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是我省冬季历史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项目最多、范围最广的大型系列活动,是对我省宣传文化系统的一次整体检阅,也是各部门团结协作精神的一次弘扬。据统计,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的单位和企业仅省直部分就有200多家。为了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打造成“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受欢迎”的文化艺术品牌,组委会多次召开由十家主办单位参加的策划会,反复推敲活动方案,为活动的开展勾画了科学严谨、细致可行的蓝本。方案出台后,各单位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承办单位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充分体现了“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使冬季文化艺术活动由过去的分兵作战转变为集团军作战,提升了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各承办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抢时间、保质量。为了成功举办“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省书法家协会的工作人员多次奔赴全国各地征集作品。省画院、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连熬了几个通宵赶在“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开幕前把2000多件美术作品布置完毕。省总工会、省电视台、省画院、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等承办单位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不仅解决了资金紧张的困难,而且为宣传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社会文化社会办”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提升文化艺术之冬的形象,各新闻媒体主动出击,跟踪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并把活动推向了全国。在哈尔滨市委宣传部的协助下,“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的路街宣传遍布大街小巷,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这项活动深入人心… … 正是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局意识和敬业精神,共同支撑起这项浩繁而宏大的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打造“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这块品牌,必将为我省边疆文化大省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