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候鸟将北归严防禽流感 专家细绘迁徙候鸟龙江防范图
2004-02-12 15:00:3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2月12日电 天气转暖,春天来到,候鸟迁徙也随之开始。近道的已从国内长江以南振翅,远程的也从澳大利亚北飞。农业部近日发布信息: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我省如何防范大批候鸟传播禽流感?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据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李枫介绍,我省候鸟达三百余种。迁徙时间从3月初开始,6月前迁徙活动全部结束。不在我省繁殖的鸟类继续北飞至俄罗斯。飞临我省的水禽有大雁、鸿雁、灰雁、鸳鸯、绿头鸭、大小天鹅、针尾鸭、罗纹鸭、绿翅鸭和斑嘴鸭等数十种,一般栖息在市区内公园、江北草甸和临近沼泽等地。雀形目小鸟一般栖息在城乡结合部林地和市区内林木集中处。

    飞抵第二故乡的水禽品种以鹤类为主,有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灰鹤等6种。栖息地多在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江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密山市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挠力河自然保护区以及省内江河湖泊周边区域。

    从3月初,将陆续有五六十种野生候鸟飞临哈市,4月下旬抵达的红嘴鸥,停留约十天后继续北迁。

    人类活动频繁,候鸟迁徙不再遮天蔽日。但雁鸭类迁徙仍保持种群杂、密度大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细菌和病毒。据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华育平教授介绍,相关资料显示,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雁鸭类水禽中均有发现。而且野禽携带多种病原体,禽流感病毒自然也会携带。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候鸟迁徙的栖息地逐渐减少,致使禽类饲养场和笼舍都成为途经候鸟的暂时栖息地。如果是这样,候鸟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染几率会很高。

    华育平教授提醒,人类活动最好不要惊扰候鸟自然迁徙,减少捕杀和非法贩卖行为。避免鸡和水禽混养,放牧或放养的家禽建议集中饲养。

    黑龙江省畜牧局兽医处副处长董海龙就此指出,禽类饲养场应按相关防控禽流感规定,规范防治,采取护网和封闭门窗等方式有效隔断禽类饲养场和迁徙候鸟间的直接接触。同时,按全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会议要求,阻断外疫,严查通过交通贩运进我省的禽鸟。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