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2月15日电在非典最肆虐的2003年四五月间,高翔一次又一次地进京。读小学的女儿流着眼泪求他:“你能不能不去啊?我又要被学校隔离了!”
当时,高翔曾在上千员工面前立下誓言:“不发国难财,不做局外人!”因此,他数次进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合作,研发抗击非典新药“西维来司纳”,该药很快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绿色通道”,并于2003年5月9日开始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投入临床实验。
2003年11月27日,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星光灿烂的颁奖典礼上,高翔表白了自己的心迹:“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就要无愧于这个时代,竭尽全力为社会承担责任!”
“业兴报国”是高翔一生的理想。早在1987年,年仅24岁的他已经是国企的科级干部,然而他并不满足,总觉得自己的青春似乎有一种激情急待燃烧,于是毅然选择了“下海”。
多年之后,提起这段历史,高翔深有感触地说,不安于现状,喜欢挑战和超越自我,是每个成功者至关重要的品质。
创业是艰辛的。他先是搞装修,后倒木材,还做过边贸,体验过挖掘第一桶金的喜悦,也品尝了无数次失败的滋味。然而天道酬勤,高翔愈挫愈勇,到1995年已积累下千万元家财。而此时,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激起了他心中振兴传统民族医药业的梦想。
大兴安岭高寒、高湿的环境,使很多人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高翔每次从大兴安岭回哈尔滨都要替朋友到一个老中医那里抓药。目睹朋友们一个个好转、康复,高翔惊叹于祖国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同时又忧虑于中医药面临断层的危机。
高翔不是学医药专业的,也从未经营过药品,却硬是凭着刻苦好学和执著求索,由外行变为内行。他花50万元从老中医手中买下了中药验方,开始了他的制药生涯。
高翔将企业定位于弘扬中华民族医药,应用现代技术增加传统医药的高新科技内涵。他频繁往返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植所,专家们被他的执著精神所感动,将他手中的民间中药验方开发成治疗心血管病症的“麝香脑脉康胶囊”。如今,这个产品已成为圣泰制药的主打产品。
后高翔又主持开发了28个品种的中药,两项填补了领域空白,一项列为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列为国债支持项目。其中,中药复方制剂注射用金森脑泰,是填补中药针剂在心脑血管临床抢救领域空白的国家二类新药,其科技含量、工艺水平和临床疗效均代表我国目前中成药先进水平。
为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西制、中药精制”的目标,圣泰制药创建了“民族医药研究院”、“圣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正在加紧申报“现代中药注射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短短7年,公司由委托租赁生产发展到具有50亿元年产值生产能力,总资产由1000万元增长到3亿元。
致富思源,高翔并不忘回报社会,各类捐款累计已达2500多万元。非典期间,在市场需求剧增、各销售网点急需供货的情况下,高翔先后向黑龙江5家防治非典定点医院及36个部门捐赠价值300多万元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功能的药品,并一次性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