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2月16日电加工红肠用的生肉已变成了黑色,过期、长毛的红肠“回锅”再造,然后卖到哈尔滨市早市。15日,省、哈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了这家“黑心肠”生产企业——哈尔滨市北兴肉制品加工厂,当场没收猪肉148袋,共计1500多公斤。
当日9时30分许,记者随同省、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人员一同来到哈市道里区变兴路17号的哈尔滨市北兴肉制品加工厂。走进该厂大院,检查人员看到,该厂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正对着厂门的一排平房是占地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最左边的一个车间是冷藏室,检查人员还未走进车间,便闻到一股臭味。进入冷藏室后,检查人员看见地上摆满了用塑料袋装的冻猪肉。记者撕开其中的一个塑料袋发现,冻成坨的猪肉有的已经发黑,不断地散发着腥臭的气味。挨着冷藏间的屋子里摆放着未解冻、散发着臭味的猪肉,在场的工人辩解说这种味道是下水道的气味。有的工人趁执法人员不注意,要把变质发黑的猪肉拿走扔掉。
走进生产车间,检查人员看到车间的一边摆放着一排直径约一米的大缸,缸里装满了肉馅,肉馅上布满黑点,很明显,肉馅已经变质。再往里面走,则是弥漫着热气的加热车间。该车间里面有几个储水的大罐子,罐子旁边是一间约一人高的加热室。在加热室里,执法人员找到了几个方形的大塑料盆,里面装满了肉馅。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盆内的肉馅是熟的,这证明了肉馅是由回收肠绞碎而成的。这样的肉馅经过二次包装,将再次流入市场。
记者走进了5个车间,在其中均闻到了刺鼻的臭味,使人喘不过气来。在成品车间里记者看到,成串的香肠挂在黑乎乎的杆上,地上堆放了一百多公斤回收来的各种肉制品,有的肠外面已经长出了绿毛,掰开一看,里面已经发黑。据执法人员介绍,加热室里面的肉馅就是用这些回收肠绞制出来的。整个成品间里堆放的肠制品有600多公斤。
据哈尔滨市北兴肉制品加工厂的法人代表潘维波讲,该厂一共生产六七个品种的肠制品,产品大都批往哈市的各个早市,一般批发价为8元一斤,每天大约批发百余公斤。
据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六科科长宁伟介绍,这家肉制品加工厂虽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但它的肉源来历不明,并且发现大量二次回收的肠制品,生产原料超期储藏,属于生产加工劣质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