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依安、富锦等地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
2004-02-21 13:00: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电视台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2月21日电近日,肇州县妇联干部,带着刚刚参加完培训的四名农村女孩来到肇州县一家餐饮企业报到。

    肇州县公路大酒店经理罗海燕说:“我觉得县妇联培训和输送的服务员素质高,懂礼貌,用着确实顺手。”

    为拓宽农家女就业渠道,肇州县妇联针对农家女的不同文化层次,分门别类进行专项培训。目前已培训五千四百多人,其中80%以上人员在哈尔滨、珠海、厦门等地找到了工作。

    肇州县妇联主席窦丽雪:“2004年,我们的打算积极与省市妇联家政公司联系,输送外出打工妇女1000人,为她们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最近几天,依安县客运站、火车站内人头攒动,客流中最多的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依安县红星乡文化村农民杨英福在大连打工已经三年多了,春节过后,他又踏上开往大连的客车。

    依安县红星乡文化村农民杨英福:今年我又领出去八个外面闯一闯,一个月1000多,一年1万多元。

    在依安县,像农民杨英福这样到外地打工创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都有八万多人。去年通过劳动力转移依安县创收五亿四千多元。

    正月里,富锦市大榆树镇向阳村的史红林夫妇特别忙碌,自从春节前他们从沈阳打工回来后,每天都有乡亲来“取经”。2003年,史红林夫妇去沈阳打工,一年下来,除去花销,纯挣一万多元。近年来,向阳村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全村有22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工专业村”。

    富锦市大榆树镇向阳村支部书记李景志“出去渠道主要靠亲戚、朋友往外带,足迹遍布俄罗斯、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

    外出务工成了依安、富锦等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渠道,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农民则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养殖业、加工业转移。烟筒屯镇是当地的畜牧大镇,奶牛存栏达1.3万多头。随着奶牛业规模的扩大,养殖户自家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烟筒屯镇就组织自己养不起奶牛又没有其它出路的农民,为养牛大户打工。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镇农民吴贵斌:一年收入在三、四千元。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镇人大主席谢文举:镇有劳动力11070人,通过内部转移3500多人,实现劳转创入1200万元,人均增收900元。

责任编辑:张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