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网:黑龙江医疗保障体系需完善
2004-02-27 13:25:3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人民网2月27日电在黑龙江,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落后,体制改革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卫生设施陈旧和技术人才缺乏,农民健康一直没有保障,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这次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中,同样是关键所在。

    去年一场SARS给公众当头一击,让更多人提前认识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有识之士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了农村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亟待建立农民基础健康保障体系。过去农民看病难、买药难、住院难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并成为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记者走访中看到,很多地方由于农村经济现状的限制,这些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不见改观。以县、乡、村为框架的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体系,曾在农村医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卫生所全部解体,一个乡镇能幸存的就一个卫生院,设备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陈旧得不能再陈旧,医药费用却居高不下,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久而久之,能为农民提供最基础健康保障的公共卫生场所,在农民眼里就成了“小病没人去,大病看不了”的地方,有个头疼脑热,老百姓还是去找在家开“炕头诊所”的“赤脚医生”。一些卫生院作用尽失,已经形同虚设。乡村医生大多非专科院校毕业,却一直活动在乡间,在农村医疗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得信任。低素质担大任,不能不让人担忧。

    在试点县情况有所改观,在村里设立了卫生所,从业人员经过了培训考核,但村级卫生所从业人员仍然显现出“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还是不得不为基础医疗的不完善提个醒。

    如今,虽说农村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电视机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可由于农民平均文化水准比较低,导致多方面的意识淡泊,对国家的政策认识大多靠地方政府的宣传,很少主动去了解。

    长期以来,农民看病都是自己掏腰包,这种模式在农民心中早就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看病自己不用花钱在他们心里那不异于“痴人说梦”,长此以往,也就没了奢望。近日,记者在不是试点县的村屯走访时,几乎没有农民知道国家关于农村医疗方面的相关政策,不知道什么是新型合作医疗,更不知道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在乡间听到的依旧是那句俗语:“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看到的还是贫困家庭面对疾病无奈地遵循“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原则。也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不幸印证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顺口溜。

    记者来到一许姓人家,只见两间土房中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年近80岁的母亲守着患病的儿子。40多岁的儿子是在十多岁患上“肺气肿”的,由于没钱医治,病情经常反复、恶化。没钱买好药、贵药,但长年的求医问药,还是让这个没有劳动力的家负债累累,生活举步维艰。当从记者口中知道,很快他们将成为新型合作医疗的受益者时,我看到母子眼中闪过的喜悦,在他们眼里分明看到了对医保的渴望。

    从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情况看,还是应了“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农村医保距离全面覆盖农村只是迈出一步,现在才是几个试点县。据悉,明年黑龙江省试点县市预计增加至15个,如果覆盖面越来越大,操作难度是不是也要随之增大,各级财政是否都有能力支撑?如果基层财政捉襟见肘或根本无能为力,医疗改革又该何去何从?要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体制,不能不说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