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鸡西煤矿爆炸事故搜救队员口述救援艰苦掘进50多个小时
2004-02-27 13:25:37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2月27日电 在鸡西矿难的现场,活跃着两支身经百战的救护队伍。经过50多个小时的连续井下勘查及搜救,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发现了33名遇难矿工的遗体。25日上午,在抢险救灾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休息的救护队队员,每日井下艰苦的工作使大家精疲力尽,每人脸上都挂着倦容。

    最难的是在洞内钻来钻去

    23日早,百兴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37名正在作业的矿工被埋井下。7时40分,煤炭工业局矿山救护中队接到报警,分派三支小队火速赶往现场。20分钟后,救护中队赶到了事故现场,距离现场200米以外聚满了围观的群众。经矿业专家对井下环境初步会诊后,决定派救护队入井搜救。8时50分,煤炭工业局矿山救护中队下井进行勘查,队员们从主井口步行走入伸手不见五指的矿井内。刚走到井下100米处,前方出现了大面积冒落,支架坍塌,路被封堵,队员只能爬行,身体下面除了岩石就是钉子,有时悬在岩顶的石头会落下砸在救护队员的身上。据队员钟庆玉介绍,当时他所在的小队负责对15层工作面进行搜救。刚到井下周围灰蒙蒙的,全是烟尘。在15层西一工作面830米处发现了3具遇难矿工的尸体,爬过一段冒落区后又相继发现了5具尸体。由于该工作面温度比较高,大家体力消耗比较大,经过六个半小时的搜救,队员们返回了地面。至此,矿难第一天共发现8具遇难矿工的遗体。

    为了地面指挥部能够直接指挥井下救护队及相关信息的反馈,矿山救护中队三小队担当起了铺设电话线的任务。三小队队员梅雪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名队员沿着主井口步行至840米深的井下,当步行至350米时,这里的冒落比较严重,大家小心翼翼地前行,最后将电话线铺设到了井下车场。据梅雪松介绍,每一名队员身上都负重32公斤左右,20公斤的氧气呼吸器、矿灯、压缩氧自救器、备用氧气瓶、担架、检测仪。救护队员张大鹏告诉记者,在井下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一米见方的洞内钻来钻去。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失业”

    24日6时,矿山救护中队的三个小队全部入井,目的是打板壁,将新鲜空气送至井下,并同时开展搜救工作。直至工作到14时才返回地面,在15层又发现了5具遇难矿工尸体,在13至15层的峒室又发现了1具尸体。

    煤炭工业局矿山救护中队返回地面后,矿务局救护大队的救护队员下井接替他们的工作。23日上午,矿务局救护大队的8个中队即赶到现场进行搜救支援。24日上午在井下共发现了10具遇难矿工的遗体。13时许,矿务局救护大队平岗中队、城子河中队先后在15层及13层东一平巷搜到了8具尸体。至矿难第二天,共发现了32具尸体。

    入夜后,矿务局救护大队又出动了7个小队下井继续搜救。25日早,又发现了1具尸体。至此,已确认遇难矿工33人。救护队员将遇难矿工的遗体用风筒子布包起来,集中放在了车场。救护大队队员关庆华从事井下救护工作已经整整12年了,从小他就有很强的责任感,乐于助人。20岁那年,他参加了救护队,在队员当中有良好的口碑。对于这次矿难,每位队员的心里都不好受,尤其是在井下找到遇难矿工的遗体,尽管不同行,但都是煤矿的孩子。用关庆华的话说,“虽说自己是干救护的,但不希望发生矿难,不是自己怕死,而是矿难造成了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失业”。据了解,矿务局救护大队担负着牡丹江、鸡西等地的矿难救护工作。

    25日10时32分,城子河中队9名队员又下井进行侦查,搜救范围为15层。20分钟后,平岗中队的13名队员再次下井工作。由于井下积水严重,11时17分,7名矿工乘坐运输矿车下入井中,准备接电源,主要是保障水泵和井下开关的正常运作。11时30分,光大煤矿前来支援的17名救护队员返回地面,经过三个半小时的井下工作,共清理出100米长的冒落碎石巷道。

    11时45分,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来到百兴煤矿事故现场,在距离主井口处10米的地方亲切接见了救护队员,高度赞扬了队员们连续50多个小时的井下奋战,并与每一位救护队员握手。同时,指示队员要尽快将剩余遇难矿工的遗体找到,顺利运回地面。与此同时,另一批清理冒落区碎石的矿工乘坐运输矿车返回地面,他们手里拎着铁锹、镐头,汗水和煤尘抹黑了二十几名矿工的脸。据一位矿工介绍,巷道清理得很畅通,4个小时共清理出了500米。

    巷道已经基本上畅通,通风系统恢复正常。截至记者发稿时,煤炭工业局矿山救护中队和矿务局救护大队的救护队员还在井下搜救剩余的4名遇难矿工。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