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2日电针对目前的求职和就业高峰,有关专家提醒,签订劳动合同前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谨防个别用工单位利用劳动合同布设陷阱。
押金合同 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时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多存在于服务行业中。
暗箱合同 多见于民营企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
生死合同 有的用人单位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生命安全义务,提出“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逃避责任。多见于不规范的建筑施工行业。
卖身合同 如:3年内不得跳槽到同行业的公司工作;有的合同还规定,求职者一切行动都得听从用人单位安排。
双面合同 就是有的用人单位准备了至少两份合同,一份是假合同,内容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在劳动过程中并不实际执行,真正执行的可能是另一份合同。
不可能完成的合同 有的用工单位在收取保证金、押金后,与求职者签订合同,约定完不成任务就辞退,并且不退费,而实际上,求职者接到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让求职者去推销一件根本没人要的东西,并规定价格、时限等,目的就是逼走求职者。
专家提示,对于这样的合同,由于其约定的条款内容与法律相抵触,所以应是无效条款。求职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仲裁委确认劳动合同的效力。如因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刘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