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女友来信让他莫名获罪 一男子追讨情书三十年
2004-03-04 08:06: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4日电 题:一封情书追讨三十年

  30年前,一封现在看来很普通的情书,让当时在尚志县(现尚志市)农业局工作的刘某因作风问题而遭受无妄之灾。如今已届花甲之年的刘某对于那段岁月早已不愿言及,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刘某30年间始终难以释怀,那就是要回那封属于他并给他带来灾难的情书。

    追忆30年前的情书

  刘某向记者介绍,他25岁时已经是省内小有名气的养蜂技术人员。1974年,他在被派到江西省南昌市学习养蜂技术期间,邂逅了一位温柔的江西姑娘李某,几经接触,两人渐生爱慕之情。

  刘某学习结束回到尚志后,开始与这位江西姑娘鸿雁传书。1974年春季,李某的一封情书邮到了刘某的办公室,时任尚志县农机局人事股股长的苏某见到这封远方的来信后,以他高度的“警觉性”和“政治性”,感觉此信非同一般,便以“组织”的名义拆开了这封信。

  苏某发现信里写满了爱慕之辞,在当时这可是很大的作风问题。于是苏某将此事上报到尚志县农机局,随后,这封信被送到了尚志县公安局存档。同年,一个由专人组成的“刘某生活问题调查组”由黑龙江直奔江西,调查后得出结论:刘某和李某有“暧昧”之情。

    情书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此,厄运开始不断地向刘某袭来,他先是被单位除名(留用查看两年),十几天后又被开除公职。面对如此打击,刘某只有放低姿态,不断安慰自己:自己确实有作风问题,“组织”处理得对。他当时想,只要自己还能从事培育蜂种的工作,什么他都认了。

  但是命运再次与刘某开了一个玩笑,处处息事宁人的他,不但没有保住自己的工作,反而被下放到农场去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放牧工作。面对这一结果,一向胆小怕事的刘某被彻底激怒了,他决定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他拿着自己的材料到上级部门反映,希望“组织”能够为他平反。最后,刘某的冤屈不但没有得以昭雪,反而被被判处劳动教养3年。至此,刘某的家庭已经彻底破碎了。刘某的父亲因刘某被教养而无颜在尚志县生活,在回老家山东的途中与世长辞,刘某的母亲也因重病缠身,瘫痪在床。

  3年后,刘某获得了自由,走出了高墙。此时,那场为期10年的浩劫已经结束。在社会上,人们的法制观和道德观也正在逐步改变,刘某更坚信自己和李某互通书信并没有什么过错,而那封被扣留的书信是自己的物品。历经磨难的刘某暗下决心,要追回属于自己的那封情书。

    追索之路漫长辛酸

  1977年到1985年,刘某数十次来到当地公安局和农机局,将自己的情况反复说明,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为他平反的同时,将属于自己的那封情书返还。然而,当时由于社会正处于拨乱返正、百废待兴的时期,相关部门根本无暇顾及刘某的问题,各部门对刘某的答复出奇的一致,都让他再等等,他这一等又是十几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刘某因四处找人反映问题,索要书信,无暇顾及生活,以致家徒四壁,刘某的第一任妻子在多次劝说刘某没有结果后,无奈地离开了他。此时,刘某的全部家当只剩下了一口锅。刘某的邻居也一再规劝他,他年幼的儿子也反复哀求他别再要这封信了。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改变刘某“顽固”的想法。为了生活和继续追索那封信,刘某拼了命地去干活儿,拉小套、扛包、扛煤气罐等等这些在常人看来50岁的人根本无法承受的重体力劳动,刘某一直在顽强地做着。这些年里,他每天的标准伙食就是两个烧饼加一个芥菜疙瘩。

    索要情书30年未果

  如今,仍在追索情书的刘某已届花甲之年,满头的青丝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两鬓斑白。现在刘某依旧固执地往返在尚志市农业局和公安局之间,要求拿回那封属于自己的书信,可是公安局让他去农业局要,因为“材料”是农业局送来的;而农业局则称“材料”在公安局,他们也没有办法。刘某感慨地说:“整整30年啊,为啥要回我自己的东西就这样难呢。”

  如今,刘某已再次组建了家庭,当年与江西姑娘那段令他刻骨铭心的恋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然淡去。如果说他20多年前去索要情书还是出于一种情感上的冲动与执著;那么现在,那封情书在刘某眼中早已不单单是一件个人物品,而成了一份他以之证明自己人生清白的证据。刘某坦言,他现在要回那封信不仅仅是因为信本来就属于他,也是为了要回自己的尊严。因为30年间他始终坚信,信是被非法扣留的,应该还给他,信还给他就能证明他没有过错,他也从来没有和别人有过什么不正当的关系。正是基于这一点,刘某才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30年间不懈地努力着。

  2月18日,记者拨通了尚志市公安局副局长崔某的电话,崔局长表示,希望刘某能够直接去尚志市公安局找他,在事实调查清楚之后,一定会从速办理此事。

责任编辑:岳同明
相关新闻